当前位置:百问九>百科问答>心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心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023-04-12 13:46:14 编辑:zane 浏览量:626

心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这里概括了一些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原文地址:认知科学-心智的科学原文作者:脑知健X认知科学的诞生1956年对认知科学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年度。虽然对认知现象的研究可以远溯到古希腊时代,但是1956年有两个事件却可以说是现代意义的认知科学的起点。一是于1956年九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举行的「信息论研讨会」,另一是于1956年暑期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举行关于人工智能的暑期研习营。在「信息论研讨会」上发表论文的米勒(G. Miller)、牛威尔(A. Newell)、赛门(H. Simon)和琼姆斯基(N. Chomsky),后来都成为认知科腊链学的先驱者。米勒著名的论文〈神奇数字7〉便是在此讨论会上宣读的。在达特茅斯学院的研习营上,麦卡锡(J. McCarthy)则创造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正式宣告一门新学域的诞生。明斯基(M. Minsky)、麦卡锡、牛威尔和赛门四位学者通常被视为人工智能的奠基者。1956年的这两个研讨会呈显了影响认知科学发展的两个现象。一是多学域之间的合作逐渐形成;另一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深刻地影响了对认知现象的研究。「信息处理释模」(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s)便是上述现象的一个结果。米勒于1979年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他做了二十多年的认知研究后,才知道如何来称呼这个今天我们称之为「认知科档好学」的新兴学域。但在当时 ,大家只觉得这些不同的研究之间有一个自然的关系,却尚未意识到一个新的学域已经诞生了。1960年,米勒和布伦诺(J. Burner)在哈佛创立认知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gnitive Studies)。这中心在往后二十年的认知科学发展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认知科学的起始「圣地」。中心成立以后,各地主要的认知科学学者和学生络驿不绝行局铅前来访问和从事研究。同年,米勒和他的同事(K. Pribram和E. Galanter)出版了非常重要的一本书《计画与行为的结构》(Plans and the Structure of Behavior),提倡认知主义的研究进路,反对行为主义。1967年纳塞(U. 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一书,成为认知心理学的起点。虽然纳塞本人对人工智能抱持悲观的态度,但是他在认知科学上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1977年《认知科学》期刊创刊了。二年后,美国认知科学学会成立,距1956年的研讨会足足有二十三年。认知科学终于被学术界接受,成为一门新兴的正式学域。从此以后,美国各主要大学纷纷跟进,设立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认知科学受到空前的重视,我们对心智现象的研究与了解,也因而获得一大进展。虽然对认知现象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但认知科学的诞生似乎带来了无穷的希望。这个希望并非建立在既有的科学发现或成就上,而是建立在认知科学的主要精神,即强调多门学科的科际整合与方法论上的多元主张。学科之间的门限打破了,认知学者获得更大的自由,理论上的眼界也更宽阔。这样的性格对科学的发现,当然是非常正面的事。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九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9.com/answer/138882.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