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蜀国后期的依靠就是姜维,姜维是陇西天水人。他本是魏国人的西凉人,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因为果敢勇猛,机智和冷静被诸葛亮喜爱,设法让他归顺蜀汉,并诸葛亮对待他如自己的徒弟一样,当他是自己的接班人。事实上 ,的确和诸葛亮预想的一样,姜维在诸葛亮病逝以后。依然执行诸葛亮制定的北伐方针,甚至比诸葛亮六处祁山,还有多三次,达到了九伐中原。
在《三过演义》的描写,诸葛亮在五丈原无法北斗七星灯续命后,将自己一生以所学还有自己的奇门遁甲,兵书和宝剑都留给了姜维,并且一直让姜维秉承“恢复中原,重兴汉室”的宏愿。而在诸葛亮病逝以后,姜维遵奉诸葛武侯的遗志,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九伐中原的壮举,可以说差不多就是一年多来一次北伐,而姜维甚至有几次的胜利威震华夏,让魏国和孙权震撼。可是后来由于疏于防备,被邓艾偷袭成都成功,而当时的后主刘禅没有选择坚守成都,而是选择了率众投降,可是姜维依然为蜀汉做了最后的努力,无奈功败垂成最后以身殉国。
虽然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和姜维是以师徒相称,不过真正的历史上,他们并不是师徒关系,但是诸葛亮对姜维是十分的器重的,并且在给蒋琬的书信,诸葛亮对姜维是大家的赞扬和喜爱,可见诸葛亮真的十分喜欢姜维这个年轻人。
诸葛亮称他为『凉州上士』。还说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比马良等人要优秀的多;更重要的是,他有一棵心存汉室的心,能看的出来,诸葛亮对姜维可以说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姜维虽然最终没能完成诸葛亮的宏愿,个人看来不是他的能力不行,也不是他不尽心尽忠,主要是受到了当时蜀汉的条件制约。
不过历史上,不同人对姜维的看法分歧很大。孙盛对姜维就保持否定态度,说他:“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复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兰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
可是作为历史学家裴松之,却认同孙盛的观点,他看待姜维更加的客观,在他看来,魏国两线作战,钟会当时已经到了剑阁,姜维依靠剑阁的关山之险,成功的阻击钟会,让钟会无法前进,已经让对方是打算退兵,姜维其实石油保全蜀国的功劳,只是不料邓艾偷渡阴平。更重要的就是阴平的守拆携将,太弱的缘故,让邓艾偷渡成功,最后是成都自溃。
而姜维伐中原也是拥有了很好的战绩。
一,延熙元年姜维和蒋琬率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
二,延熙七年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遣王平袭击魏将曹爽,曹爽大败。
三,延熙十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
四,延熙十二年姜维派廖化去洮城,此姜维独力与魏国众多将领作战,双方互有胜负。
五,延禧十三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双方平手。
六,延禧十六年费祎遇刺被害后,姜维出兵包围南安,粮尽而退。
七,延禧十七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
八,延禧十八年与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后陈泰派兵解围。
九,256年姜维再次出兵,蜀将胡济失期不至,为邓艾破于段谷,死伤惨重。
十,257年乘魏将诸葛诞叛乱,姜维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到了永安元年(258年)诸葛诞兵败后始退兵。
十一,景耀五年姜维再次出兵,与邓艾战于侯和,为邓艾所破,然后还住沓中。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
从上面可以计算出,姜维的北伐战绩,其中大胜有两次;小胜有三次;平手有四次;而失败有二次,可见他是基本压着魏国打。
在姜维的九伐中原中,其中有五次胜利。这是蜀汉小国言的一大成就。可以说在当时,诸葛亮不在的情况下,依靠姜维蜀国是做到了以弱胜强。可是有因为各种的条件制约,最终因素无法达到预想的目的,这其中原因很多,总结出来有以下两点。
第一:蜀汉狭小,资源有限,同时粮食生产经常出现问题,所以很南承担巨额军费,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姜维是无法取胜。
第二,当时掌权的费祎,对姜维好似有些忌惮,所以对他是“裁制不从,兵不过万”,姜维有多憋屈可想而知。后来,姜维当政时,受黄皓的影响也很大,所以许多时候都被迫次撤退。
第三:以攻为守的姜维,虽然以自己的热情和忠诚,以一个小国打败了轮御丛魏军,可是最终是一个人在努力,不是团队在努力,所以其受到蜀汉其他人帮助很少,可惜许多次的胜利。
可是姜维的热血和为蜀汉的忠心,依然还是值得一书的,毕竟姜维无论如何能够做到孜孜不倦的为恢复汉室努力,当时又有腊樱多少人能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