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桂(?-1629年),蒙古族,宣府(大同)人。明末著名抗清将领。 少年即善骑射,从军后,多有斩获,因功升至潮河川守备。当时,杨镐奉命讨伐努尔哈赤,四路皆败,但满桂仍以知兵得到推荐,移守黄土岭,为总督王象乾所知,加官石塘路游击、喜峰口参将。 天启二年,大学士孙承宗巡边,非常器重满桂,将其擢升为副总兵,领中军事。当时,孙承宗幕下,文武全才的人很多,但偏偏重用满桂。满桂为人忠勇,不好声色,能与士卒同甘苦。 天启三年,孙承宗准备出关修复宁远,挑选守将,袁崇焕、茅元仪推荐满桂,得到同意。 天启四年二月,蒙古部落侵犯边境,孙承宗命满桂、总兵尤世禄袭之大凌河,大败之,各部号泣西窜,再不敢犯边,加官为都督佥事,领总兵衔。 天启六年正月,清军以数万骑来攻宁远,远近大震,只有满桂愿与袁崇焕死守。清军初攻西南城隅,明军发西洋红夷炮,清军死伤甚众。次日转攻南城,又被火器击退,围解。天启皇帝大喜,加满桂为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荫副千户,世袭,再进左都督。 满答汪困桂最初与抗清名将赵率教关系很好,此役,因为赵率教救援不力,很愤怒,而袁崇焕因为赵率教与满桂的矛盾才导致他与满桂之间的矛盾,稍后,袁崇焕知道满桂忠贞可用,又让挂印移镇关门,兼统关外四路及燕河、建昌诸军。 天启七年五月,清兵围锦州,分兵攻略宁远,满桂与清军几次大战,颇有杀伤,崇祯皇帝即位后,让满桂巡边,满桂遍阅八路七十二城堡,边备大修,军民恃以无恐。 崇祯二年十月戊寅日(公元1629年12月11日), 皇太极率军突破长城喜峰口进犯中原,京师震动而戒严,同时诏令各路兵马勤王。此时远在山西大同的总兵满桂闻京师警,率领5000骑兵千里勤王,于十一月丁亥日(公元1629年12月20日)即赶到京师,只花了十天(还要扣去消息传到山西的时间),比就在山海关附近的袁崇焕部早了10天赶到京师。在北京,满桂率领铁骑与清兵大战,宣府总兵侯世禄兵徾,满桂仍奋战不息,击退清军,后满桂受命总理关、宁将卒,屯兵安定门外。 满桂骁勇敢战,但手下兵少,而诸军皆不能战,满桂认为:“敌劲援寡清念,未可轻战。”崇祯却让他立即出击,满桂只好与黑云龙陵誉、麻登云、孙祖寿等大将,移营永定门外,而清军突然自良乡回军,以精骑四面蹙之。明军诸将皆不能支,大败,满桂、孙祖寿战死,黑云龙、麻登云被活捉。 崇祯皇帝得到满桂死讯,非常震悼,特命礼部侍郎徐光启致祭,追赠为少师。 满桂和袁崇焕的恩怨 1.矛盾起因 袁崇焕和满桂的恩怨,则要从宁锦大捷说起。当时皇太极猛攻锦州,袁崇焕作为辽东巡抚,躲在宁远城里毫无办法,且与监军纪用一起下令不许出战,任凭赵率教在锦州苦苦支撑,浴血死守。这种情形,像极了甲午日清战争中,李鸿章对北洋水师所谓“如违令出战、虽胜亦斩”的荒唐命令。只是在锦州破在旦夕的时刻,满桂公然违抗袁的不抵抗命令,主动出击,冒死以救锦州。经过满桂的血战,再加上后金军猝不及防(没料到明军敢出动出击),才有了宁锦大捷。现在的有的学者为袁辩护,说袁不是不想打,而是想等敌人攻城疲劳了再打,可是当时锦州城都快破了,袁崇焕还是无动于衷,说明他当时已经被后金军吓破了胆,除了死守保命,已经无法再做其他事情了。 宁锦大捷后,魏忠贤论功行赏,升了血战有功的满桂、赵率教的官,而罢免了畏敌避战,不救锦州的袁崇焕。但是袁崇焕却小鸡肚肠,在被罢官后不是深刻反省自己的误国之罪,而是恨上了满桂,认为是满桂违令出战才导致自己被罢官。所以在他重新上台以后,处处和满桂作对,将满桂打成王之臣一党,将他降职调往山西大同。 2.矛盾爆发 大同总兵满桂将军闻满清攻向北京之后,星夜弛援,成为第一个到达北京的将领。 北京城下之战,满桂于清兵最正面的德胜门迎战皇太极主力,袁崇焕部祖大寿,王承胤合计超过15000人的部队,加上部分京师官兵于广渠门对阵清兵2000白旗军(一说为5000)牵制部队。很可惜的是在北京军民的众目睽睽之下,袁部的表现很让北京军民失望,一与清兵接阵,袁部王承胤部就全军溃散,反而杀敌1000,自伤数百的是很少打仗的京师官兵。 而满桂与清兵20余战后,寡不敌众,退向袁营,袁部不仅没救,还乱箭射向了满桂部,就连将军满桂都被袁部射成了刺猬,身中8箭,士兵伤亡怠尽,满桂不得不只身逃进京城,带着累累箭伤在朝廷之上指责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