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山银花”绿原酸的含量略高于“金银花”,区别意义不大。但是作为主要药用成份的“木犀草苷”在“山银花”中的含量却几乎为零。因此,要想确认是否为正品的“金银花”,只需确定干品中的“木犀草苷”是否高于新版《药典》的规定。 2005年版的《药典》已经明确“山银花”不是“金银花”,2010年版的《药典》将“山银花”和“金银花”区分得更加严格,“山银花”不是“金银花”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遗憾的是,无论是“山银花”的种植户、商贩,还是地方政府,都不肯正视现实,非要将“山银花”冠以“金银花”之名,导致广大民众难以分辩。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才是正品“金银花”呢? 民间习称“金银花”的品种有很多,来源于忍冬科忍冬属的不同种植物。《中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收载金银花时,根据本草考证结果和药材的道地性,规定供药用的金银花只有一种,即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1977年版<<中国药典>>由于受特定历史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增收了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dasystyla Rehd.三个植物来源,形成了千万金银花 一味药材多个来源的局面,但主流商品及公认的道地药材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而从化学成分研究结果看来,忍冬有效成分以木犀草苷为主,其余品种木犀草苷含量极少,主要以绿原酸为主,二者成分差异较大。为保护传统道地药材,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金银花来源缺弯中进行了修订,将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作为金银花药材的唯一来源,其余品种包括新增的灰毡毛忍冬均并入闹信“山银花”项下,与药材名“金银花”分开。金银花和山银花有很大的不同,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两项,体现了新药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旧伏山版《药典》在山银花与金银的鉴别上,原来均以绿原酸为检测对象。而事实上,金银花和山银花均含有绿原酸,该鉴别意义不大。2010年版《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区分得更加严格,增加了金银花中的木犀草苷,山银花中灰毡毛忍冬的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等专属性较强的成分的测定。也就是说自2005年开始,“山银花”不能再称为“金银花”,真正的“金银花”需要符合新版《中华人民花和国药典》规定,不仅要含有绿原酸,还要含有木犀草苷的忍冬科忍冬属植物的干燥花蕾才是正品“金银花”。“金银花”和“山银花”从来源、性状、成分等方面比照,有很大不同。“金银花”与“山银花”的不同之处: 1.来源不同 金银花别名银花、双花、二宝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山银花别名山花、南银花、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山银花Lonicara confusa DC.,红腺忍冬、毛柱忍冬、灰毡毛忍冬或华南忍冬干燥花蕾及带初开放的花朵。 2.性状不同 金银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3mm,下部直径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灰毡毛忍冬呈棒状而销弯,长3~4.5cm,上部直径2mm,下部直径1mm,表面绿棕色至黄白色。总花梗集结成簇。开放者花冠裂片,不及全长之半,质稍硬,手捏之稍有弹性,气清香,味微苦甘;红腺忍冬长2.5~4.5cm,直径0.8~2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华南忍冬长1.6~3.5cm,直径0.5~2m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3.成分及含量不同 2005年版《药典》规定:A、“金银花”含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金银花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含木樨草苷不得少于0.10%;B、“山银花”含酸原酸。绿原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2010年版《药典》规定:A、“金银花”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含木樨草苷不得少于0.050%;B、“山银花”含绿原酸不得少于2.0%,含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总量不得少于5.0%。 综上所述,金银花作药食同源的名贵大宗中药材,既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药材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目前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选择。由于市场上的“山银花”以假乱真,所以种植前务必要慎重。如果想要高产,那么请选择高产、不开花的“山银花”;如果想要正品,那么请擦亮你的眼睛,认清楚只有“木犀草苷”含量超过新版《药典》规定的“金银花”才是正品。“金银花虽好,种植可不要盲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