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三公: 王朗(字景兴): 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西南)人。以通经典被任命为郎中,历任菑丘长,会稽太守,谏议大夫,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御史大夫(司空),卒于司徒任上。谥号“成侯”。 锺繇(字元常): 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历任廷尉正,黄门侍郎,御史中丞,中尚书仆射,司隶校尉,大理,相国,廷尉,卒于太尉任上。谥号“成侯”。 司徒:华歆(字子鱼) 冀州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举孝廉任郎中,历任尚书郎,议郎,侍中,尚书令,相国,司徒,卒于太尉任上。谥号“敬侯”。 曹丕评:“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陈寿尺镇评:“钟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城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江东四杰:陆逊,吕蒙,周瑜,鲁肃陆逊 陆逊家族世代为江东大族。 陆逊二十一岁时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校尉、定威校尉。陆逊曾经谏议孙权平定山越族的动乱,时拜右都督。东吴攻打关羽时,陆逊设计蒙蔽关羽,并与吕蒙一起消灭关羽,占领南郡,被封为抚边将军,华亭侯。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陆逊任大都督统兵抵御刘备大军并运用计谋击退刘备。孙权极其信任陆逊,并把印章放在他那里,所有的公文都给陆逊过目并盖章。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出任丞相,翌年去世,谥号昭侯。 周瑜 周瑜与孙策交好,曾随当时寄身袁术的孙策攻伐江东诸侯,后来孙策派周瑜镇守丹阳。袁术听说周瑜很能干,曾聘周瑜为将军,但是周瑜认为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建安三年,周瑜投奔孙策,任职中郎将。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之职和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并使用若干计谋获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吕蒙 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随姐夫邓当去打仗,因杀死邓当手下一个瞧不起他的官吏而向袁雄自首。孙策认为吕蒙不寻好亩常并授予别部司马。孙权继位之后,曾打算合并军士。吕蒙暗中借贷以整军容,孙权检阅之后十分高兴并给吕蒙增兵。吕蒙参加讨伐丹阳的战役,因功而受平北都督,兼任广德县令。吕蒙曾经谏议周瑜破除围困甘宁的曹仁,并因功而受偏将军。鲁肃死后,吕蒙接替他并设计偷袭荆州,杀死关羽。吕蒙于四十二岁时死于内殿并嘱咐后人将孙权封赏的财物返还孙权,孙权闻知甚悲。 吕蒙少时做事胆大,成年之后勤于学习,是既勇猛又有计略的武将。 鲁肃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友困森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赤壁之战时,鲁肃力主抗曹,出使联合刘备,并协助诸葛亮、周瑜说服孙权。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不忍周瑜陷害诸葛亮,多次协助诸葛亮脱险。赤壁战后,鲁肃在诸葛亮的设计下,成为保人,将荆州“借”予刘备,此后多次讨要不成,处于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