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孝岩,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恒山自古以来就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称。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 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号称 108峰,东西绵延 150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
古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飞”之说。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拨2016.8米,山高为五岳之冠。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恒山以道教闻名,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虚顷。
扩展资料:
追溯北岳的来历,早在远古尧时,命羲和氏的四个儿子分别掌管四岳,羲仲为东岳长官,羲叔为南岳长官,和仲为西岳长官,和叔为北岳长官,到舜帝时,舜帝用了一年的时间巡狩四岳,二月东到泰山,五月南到衡山,八月西到华山,十一月北到恒山。
据《尚书》载,舜帝冬十一月北巡恒山,行至冀州曲巧誉御阳,大雪封山,不得前行,便望山拜祭,当即从恒顶飞来一巨石落于帝前,舜帝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后世在曲阳建“飞石殿”,从此,恒山也便留下了“飞石遗踪”。
尽管这只是传说,但《舜典》、《禹贡》等书皆成书于秦汉之际,当时曾有“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恒山”,可见早在二千年前,恒山就有天下第二山之称。并且《尔雅》称:“恒山为北岳”。也就是说远在秦汉时,恒山就已经称之为北岳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认识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