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九>百科问答>县尉和县令的区别

县尉和县令的区别

2024-05-21 07:14:54 编辑:zane 浏览量:594

县尉和县令的区别是:级别不同、起源不同。

一、级别不同

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是县令的副手之一,一县的二把手。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是主管一县事务的一把手。

县尉是县令的副手,主要职权是管理文书,仓库,少数时期里,能管理地方财政和治安,还有一个职权是县令不能处理政事时。

县尉和县令的区别

二、起源不同

县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出现在先秦时期,作为地方官员的主管职位之一。县尉这个名称的起源与古代军事有关,尉字原指军营中负责警戒的人,后来演变成地方的行政主管。

县令起源于战国时代,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郡县制度,县受郡节制,县级长官“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均由朝廷任命,秦汉至隋唐时代一直沿用此官名。

县尉和县令的区别

古代的地方官职

一、省市级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二、乡镇级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九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9.com/answer/351692.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