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九>百科问答>怎样与公务员或政府其他工作人员打交道?

怎样与公务员或政府其他工作人员打交道?

2024-06-25 15:04:23 编辑:zane 浏览量:557

怎样与公务员或政府其他工作人员打交道?

恋爱是一门艺术,与官员打交道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打破心理防御、如何建立信任、如何维系感情,都是对智商和情商的综合考验,都需要高超的技艺,以及对“度”的良好把握。

与官员打交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究策略和技巧。在这里,节选一些本人在线音频课程《如何与政府打交道》中的内容,供参考。

与官员打交道,首先要把握四条原则:

一、以诚相交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讲的是对关系负责任的态度,不管最终是否在一起,但原始目的是奔着“结婚”去的,而不是图占便宜或其他不可告人之目的。与官员交往同理,如果虚情假意、见利忘义,或是光想求人办事,占对方便宜,“刚刚开始也就意味着结束”。

无论谈恋爱还是官员交往,诚心诚意都是最基本的原则。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唯以诚相待、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二、主动作为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政府和官员就像美女,属于稀缺资源。如果你不是像“BAT”和王思聪那样的高富帅,普通企业和个人很难让“美女”屈尊主动向你表白示好。

特别是反腐的深入实施与推进,官员心理变得十分脆弱和敏感,哪怕是与企业的正常接触都异常慎重,“愿意出来吃饭的都是真爱”,因此,与官员交往更加具有技巧性和挑战性。

现实情况下,政府事务从业者需要积极主动作为,通过会议论坛、朋友引荐、登门拜访等各种途径,主动与主管部门、属地政府、行业协会等建立沟通渠道,拓展和积累政府人脉资源。

《古惑仔》里山鸡有一句台词,“追女孩子,要胆够大、心够细、脸皮够厚”。这句话对GA也适用。胆大,敢于争取机会或创造机会。比如参加 会议论坛 ,就需要找到合适机会,主动上前向领导报个道、互留联系方式,甚至尝试邀请领导到企业参观调研。心细,有服务意识,懂得关心体贴,能为人着想。脸皮厚,被拒绝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因此产生 畏难情绪 。

某科技企业在西安参加一个大型展会,当时有某国家级领导和省市领导出席并巡馆,但该企业并未被纳入领导参观点。为获得领导关注,现场负责同学做了大量信息调研和展台布置工作,提前安排好专职摄影师,并守候在领导参观线路上,找准时机主动上前向领导报告,简要介绍自己身份并邀请去企业展台参观,领导欣然同意。之后,中央电视台还给予了报道,留下了现场互动画面,相当于为企业免费做了一次“广告”宣传。

北京某成长性企业,其政府事务部门的一项KPI就是建立政企沟通互动机制,每周至少2次主动拜访政府部门,每月至少邀请2位处级以上领导来企业考察调研。

通过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及时将企业各种信息(如发展规划、经营业绩、创新成果、对社会的贡献、在承担社会义务方面的善举等)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引起关注、形成好感、争得支持,同时争取获得更多关注和政策资讯。

与体制内人士打交道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脸皮不能太薄,需要具备一些“销售心态”。机会都是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今天找不到领导的办公室,明天就找不到自己的办公桌。很多时候,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GA实战派,专注政府事务、政策研究。)

三、洞察需求

首先,要把握官员状态。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追女孩子前要尽可能了解对方信息;与官员交往,首先要了解该群体的工作、生活和心理状态。

提起政府官员,不少人联想到“高福利”、“工作清闲”这些关键词,网上也经常出现一些描述公务员群体的戏谑性段子,比如:满腔热血投身社会,起早贪黑吃苦受累,低三下四谋取地位,常年奔波天天喝醉,收入可怜啥都嫌贵,不学无术擅长开会,逢年过节行贿受贿,提拔调级论资排辈,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寻找机会,偷改年龄害怕早退,弄个兼职只为收费,隐瞒财产身心憔悴,苟且偷生窝囊一辈。

还有段子描绘官员:装的是样子,混的是日子,保的是位子,上的是场子,下的是馆子,圆的是肚子,练的是胆子,搂的是妹子,哄的是娘子,享的是乐子,霸的是车子,占的是房子,把的是章子,盯的是票子,为的是孩子。

这些负面描述,的确反应一部分现实情况,但并不代表公务员群体的整体“画像”。

此前,某课题组曾对公务员群体做过一次深入调研,勾勒了该群体的发展状态。调查发现,公务员群体呈现“两高两低”总特点:学历高—职级低,社会地位高—收入满意度低。

◆ 收入支出 基本持平,生存性经济压力突出,经济、住房等是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

◆ 职业认同感较高,适应机关工作、融入机关文化,普遍工作压力较大,核心部门、 公安司法 等部门超负荷工作很常见。

◆ 家庭背景多元化,社会舆论中“集体失语”,迫切希望赢得社会理解感知。

◆ 普遍具有干事的积极意愿,有投身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希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但个人在体制和文化面前往往无能为力。

当然,具体到个体,政府官员工作、生活、心理状态的差异较大,同在一个部门或一个处室,不同级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官员状态也是千差万别,需要具体个体具体分析。

要善于把握交往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心理状态,针对关键人物制作图谱,深入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脾气特点和秉性爱好,分析需求和痛点,为深入友好交往打下基础。

其次,要对症下药。 有个段子,说当官的有三怕。一怕寡妇睡觉,上面没人;二怕小姐睡觉,上面老换人;三怕和老婆睡觉,自己人搞自己人。企业家的核心诉求是发展企业多挣钱,官员的核心诉求,可以概括为政绩创造、风险厌恶,也就是升迁和安全。

跟官员打交道与跟人打交道是一样的道理,需要站到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具备高度的同理心。他关心的,就是你要关心的。

任何一个官员都希望不断进步,直至踏上仕途金字塔的理想台阶。电视剧《商道》中,男主人公 林尚沃 与官府的交往段落堪称经典。当时,有两位韩国朝廷的大员具体负责人参的统筹管理业务,大多数韩国人参生产商的做法都一样,同时给两位大员送银票。而唯独林尚沃与众不同:他给其中一位大员送去了一张没有写明额度的银票!

林尚沃大胆的举动获得了这位大员的召见。“大人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更好的发展。”林尚沃开宗明义地说,“我给大人送的银票,之所以没有写明额度,是因为我认为大人在这次人参交易中最大的财富不是收到多少银票,而是击败另一位大员,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发展。”接着,林尚沃把自己掌握的多位人参商人与另一位大员权钱交易的绝密信息透露出来,并坦陈了击败另一位大员的路数和方法。

最后的结果是,林尚沃晋见的大员击败了对手,得到了提升,林尚沃也成为了这场生意中的大赢家,一文未送而全面胜利,商人在处理 官商关系 中的智勇双全展露无遗。

与领导交往,要占到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善于识别和满足对方的需求,尽可能为对方创造价值,而非单方面索取。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四、精心呵护

如前所述,官员就像女生一样细腻敏感。因此,在交往中还要注重一些方式方法,要遵守一些明潜规则,要像呵护女朋友一样呵护政府官员的身心感受。比如,领导职务称谓叫大不叫小,找人办事不要找多条线,注意保守秘密,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等等。

总之就是,行事有章法,交往有分寸;持续维护,价值共享。

再说一个与官员打交道的具体场景,就是经常需要找体制内人帮忙办事,这也是高频场景。

找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处事方法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是否熟悉找人办事的规矩,决定了事情能不能办、能不能办成。

第一,不要怕求人。

很多人面子思想比较重,脸皮比较薄,遇事怕找人、怕求人。心里一直在“OS”,他会帮我吗,他能帮我吗?还没去找人,先预设了很多困难。

有句话说的是,“有价值的人脉是麻烦出来的”。《蜗居》里面有个情节,讲的是宋思明让沈律师找人帮忙,沈律师有些犹豫,宋思明意味深长地说:关系这个东西,你就得常动。越动呢就越牵扯不清,越牵扯不清你就烂在锅里。要总是能分得清你我他,就显得生分了。

宋思明是久经沙场的老手,他的这个观点, 本杰明·富兰克林 也提到过。富兰克林认为:“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武志红在《 巨婴国 》这本书里,从心理层面剖析了这一现象。“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通过“麻烦”反而更加融入到彼此。

心理学上有个“ 登门坎效应 ”,简单说就是,如果对方刚开始答应了你一个小要求,那么今后对方也会更加容易接受你提出的更大的请求。如果你想和对方快速拉近距离,要让对方反过来帮你几个小忙。与人交往时,如果你能善用登门槛效应,那么吃闭门羹或者被别人一口回绝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其实,每一次找人办事都是一次双方加深认知的过程,也是熟悉彼此、建立情感的契机。作为一个需要协作的社会人,懂得适时向别人求助,往往更容易将事情促成,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实现双赢。

除了怕找人,不敢麻烦人,还有更突出的一种情况,就是遇到有些事竟然不知道必须要找人。前段时间,有家互联网教育公司,因为“内容”问题被有关部门下架,已经两个月了。在此过程中,他们提交了整改报告和重新上架申请,但被驳回。直到被驳回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开始找人。我问他,这个事是哪个处跟他们联系的,他们说不清楚;问找人了解具体情况了没,说也没有;问之前干什么去了,说只是按流程进行了整改。然后,当然就没有然后了。这就是典型的“傻白甜”,提交个整改报告就想重新上架,未免太“天真”了。

第二,切忌乱找人。

乱找人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找错人,要么是找的人并不能提供帮助,要么是打着帮忙办事名义的骗子。原铁道部政治部主任何洪达被查办后,刘志军授意 丁书苗 花钱“打捞”何洪达,丁书苗不惜斥巨资托人,没想到遭遇了骗子。结果不仅人没捞出来,丁书苗还被骗了4300多万。这就是找错人,类似上当受骗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定不能病急乱投医。

乱找人的另一个层面,就是多头找人。找政府里的人帮忙,多头找人是大忌。

比如,你同时找了ABC三条线去办某件事,这三个人分别找到了能决定这件事情的D;这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一方面,ABC可能会知道不止他一个人在跟这件事,这是他们非常忌讳的,特别不愿意让太多的人,尤其是可能跟自己关系不好的人知道自己参与其中,怕被人抓住把柄;另一方面,D也会很被动,究竟该给谁的面子。而最终事情哪怕办成了,你也很难知道究竟是谁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所以找人,最好只找一条线,即便一个不行再找另一个,也要对方明确对你说了,“我办不成”,你再去找别人。

另外,单从成本角度来讲,多条线找人也是不经济的,成本很高。因为找人办事,里面既有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最后无论事情成没成,你找的每个人,中间的每道关系,其实你都欠下了人情。都是要铭记在心、有所表示的。人情债是最难还的。

第三,找到关键人。

有句话说的是,“烧对香敬对神”,找对人才能办对事。进错庙,烧错香,敬错神,往往事没办成,精力和财力也耗费大半。

很多人喜欢找大领导,或者喜欢找一把手。这样也对也不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非常重要的事情,影响面大的事情,必须得大领导或一把手出面才能解决,找一般的人搞不定。不是特别重大、比较具体的事情,那么找到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就可以了。

就像上面讲的那个案例,先后找到了区政府、市局和总局的有关领导,虽然级别更高,但要么受牵制,要么不直接分管,还要再倒手,实际操作起来很麻烦。当然,如果能够找到工商局长一把手,这件事也不是什么问题。找不到工商局一把手,那么在这件事情中,分管的副所长和所长就是关键人。虽然级别不高,但是“县官不如现管”,他们手中掌握了巨大的 自由裁量权 。给你办也行,不办也行;讲原则也可以,“原则上”也可以;不办有他的说法,办了有他的道理。至于究竟办不办,就看双方关系怎么样了。

在政府里面,每一位官员分管的领域都不一样,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对政府的机构设置、决策流程要事先有所了解。你认识的这个官员,他的职权范围在哪里,能帮你办成什么事,办到什么程度,心里要有数。找对人,是办好事最基本的前提,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第四,一定要懂规矩。

最基本的就是,要把需要办的事情事先了解清楚、表达清楚。包括事情起因,经过,难点在哪里,具体要找谁,想达到什么目的,都要心知肚明,不打无准备之仗。切忌还不了解情况就去找人,对方问你具体细节又回答不出来,让人无所适从。

跟人说事的时候,提前打一打腹稿,表达的时候要条理清晰,不要车轱辘话来回说。如果是发信息,最好一条信息把事情说清楚,不要有错别字,不要分开发,不要发语音。如果还要对方去帮你归纳、提炼、编辑信息就很麻烦。最好是方便他可以直接转给所求的人。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一些敏感的事情最好不要发短信,不要留痕。要为对方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要让对方帮了忙,反而还惹火上身。

之前遇到一个情况,有家公司想请某部委的领导参加一个论坛并致辞。就让我帮他们推荐合适人选,我推荐了一位领导,并提前把领导资料发给企业看看是否符合需求,企业反馈没问题说帮忙邀请,然后我就跟领导说了这件事情,领导也同意了。但之后企业跟我说,又请了另外一位领导,这位就不请了。搞得我非常被动。这就是不懂规矩,也没有诚信可言。

还有的人,别人提供帮助之后,既不反馈结果,也不表示感谢,办完事就销声匿迹了,好像这事没发生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找人办事注意礼貌,不要天天催。对方既然答应要替你办,有了进展肯定会跟你回话,你一直催,会给对方造成巨大压力,好像别人没有尽心尽力一样。另外,不管事情办成还是办不成,该有的人情还是要到位。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今后说不定还有别的事情麻烦他,不能伤了和气把路堵死了。

第五,不要强人所难。

不要狮子大开口,不要提过分和无理的要求。

比方说,你公司的广告使用极致用语,被举报立案了,涉嫌违反《广告法》,按规定要罚款20万至100万。这时候你哪怕找到高级领导,领导也不敢说一分钱不罚,只能在最低限度里给你减轻处罚,这个结果就是很好的结果。如果你非要求一分钱不罚,对方就很难办。除非你们真的是“铁瓷”。

其实,官场人士,也并不是万能的。他们各自分管不同的领域,不一定在他的职权范围,同时还要顾忌同僚的眼睛,避免被人抓住把柄。

最后再强调一点,既要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对方。既不能提上裤子就不认人,更不能过河拆桥,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GA实战派,专注政府事务、政策研究。欢迎收听本人的在线音频课程《如何与政府打交道》,可在“GA实战派”和“ 白鹿智库 ”公众号上获取。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九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9.com/answer/367543.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