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九>百科问答>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2024-07-02 15:37:18 编辑:zane 浏览量:62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神话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模拟的网上查询,使学生了解上网查询的方法、步骤、好处,初步培养学生网上查询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操作参与,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

今天的阅读课有两项内容,1集体阅读,《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2继续学习网上查询,按要求查询相关资料,并自由上网浏览。

二、集体阅读

集体阅读形式同学们非常熟悉,上学期、这学期我们已经阅读过许多内容,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个道理,有的故事还曾深深打动同学们的心。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张光盘《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里面收集了许多中外神话故事,其中有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有的是陌生的。希望通过今天的阅读大家对神话故事有所了解。

1、谁听过神话故事?

2、什么是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讲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在古代,人们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于是就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用拟人手法,编造了许多神话故事,以此来反映对大自然现象的天真解释,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神话内容是可靠的,有的内容是想象的,并非历史。但历史学家考证,人类远古时代的历史,主要靠神话故事、传说时代流传下来的。

4、播放光盘,把故事的名字记在片子上,主人公、故事情节记在心里。

远古的故事,远古的时代,我们在为人类祖先的大胆想象感到惊叹之余,是不是也存在一点遗憾,人类祖先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无奈。时光转瞬,转眼历史过了几千年,人类进入了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今天人们不但能够科学地解释大自然的奥秘,而且还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想想远古的神话,再看看眼前的计算机,我们可以感到人类力量伟大,是不是对计算机会增添了几分亲切感。

三、网上查询资料

上网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上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学习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网上查询资料。

1、说说校园网上怎样查询、浏览?(请一名同学在教师机上操作。)

(1)敲击IE网络浏览器

(2)进入三里河三小校园网主页

(3)主页提供了9个选项,选项进入。

(4)进入栏目窗口阅读浏览

(5)资料库中推荐了15个网站

方法:边讲解,边演示。出示15个网站名称。

2、同学上网阅读。

阅读分两步

(1)查询资料,按要求填空。(内容附后)

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希望能与邻近的同学合作,旁边的同学不要拒绝。

教师随机指导:请第1、2名的学生把查询的过程和结果写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考。

(2)自由选择查询阅览

记下你最感兴趣的信息,准备向同学推荐

3、向同学推荐自己收集的信息

同学们刚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信息,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同学们。

四、说说今天阅读的收获

可以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什么),例如:

⑴初步了解。

⑵让学生学会。

⑶能够掌握。

⑷使学生熟练掌握。

⑸能按指定要求。

⑹能够根据指导要求。

2、过程与方法:(怎么学: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例如:

⑴通过直观演示,自主探究及实践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知识与技能。

⑵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预设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⑷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⑸在老师、同学帮助下,感受学习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得怎样),例如:

⑴通过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⑵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⑷通过作品展评,培养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⑸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本章、本节应该掌握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哪里学习有困难的技能或知识点。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谈话导入、激疑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等)

(教学意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信息处理(新授):(信息处理)(讲授法、示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兵教兵”合作法、游戏教学法)

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师:对的操作,怎么做呢?请同学根据书中××页内容进行操作,然后说说以下几个问题:

(教学意图:带着问题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法解决××问题,任务驱动、加深印象。)

2、直观演示法:

教师演示,强调步骤,学生观看。

三、课堂活动(作品制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再次,老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

四、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为主导原则)

(教学意图:激励学生,取长补短,培养自信,培养创新,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五、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让信息技术真正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去。

(教学意图:梳理概括、形成网络;画龙点睛、强化主题;承前启后、巧妙过渡;扩展深化;小结查标,巩固效果;及时反馈,查缺补漏。)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主题八。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索到自身所需的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网络信息的基础条件,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发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工作原理,了解并正确使用“关键字”,掌握基本搜索技巧,并能根据信息需要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新生在网络知识、能力方面的群体差异,如原就读于城镇小学的学生学校及家庭都拥有电脑,能经常上网,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能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资料查找,而原就读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信息化建设较落后,对网络特别是网上信息查找较为陌生,教学需由浅入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能在实践中掌握关键字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两种搜索方法,并能根据: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与反思)信息需求选择最有效的搜索方式,能主动探求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提高搜索信息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能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字进行合理选择和提炼,掌握一些适合自己学习和操作的搜索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搜索引擎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极大便利;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技巧、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搜索技巧。

(一)激情导入

1、播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十二生肖》片段,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自己的生肖传说。(学生动手搜索并七嘴八舌说出自己所属生肖传说。

教师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网上搜索技能的现状。)

(二)出示课题,询问学生都用了哪些搜索工具

解释大家之所以如此快速找到信息,是因为这些网站都有搜索功能,就势引导学生进入搜索引擎学习。(在情境创设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学习。)

(三)分组练习

请各小组按要求利用网络搜索生肖传说,第一、二组使用百度,三、四组使用Google或腾讯搜搜等。学生分组体验几种搜索引擎的使用过程,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类型。组长演示并讲解关键字的使用及搜索过程。通过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明确概念

师:什么是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都有哪些基本类型?什么是关键字?关键字在搜索中的作用?请列举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

(教师提示:为提高搜索效率,多数网站将全文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合并使用,比如大家常用的“百度”、“谷歌”、等。学生按照考教师指导进行网上搜索,并认真体会、仔细观察,以进一步明确搜索概念并掌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搜索技巧妙用

1、关键字、词选择技巧。师:关键词越精确,查询范围就越小,结果也相对准确。

2、分类目录搜索。师:要查找某类信息,可单击网站相应栏目或到权威专业网站进行查找。

(遇到困难可利用搜索引擎的“帮助信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网上搜索,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的选择技巧。)

(六)探究与交流

师:是否是搜索到的网页(网站)数目越多越好?为什么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结果不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七)课堂小结

网上讯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大家要增强网络道德观,努力成为网络文明小使者。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道德观。

五、板书设计

搜索引擎的类型:全文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搜索查找方式:关键字搜索、分类目录搜索。

关键字搜索:是指在查找信息时,利用网页上提供的搜索信息的文本框,输

入最能突出主题内容的词语或词组,进行信息搜索和查找。

进行网络搜索的用途:获取我们所需的学习资料或生活常识等。

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个人回顾教学内容并进行思考和总结,填写学习辅助表。小组对各自成员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引领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讨论中明白事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思想中发现自我,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我使用了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次设计学习任务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完成学生任务。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到最准确的信息,从而使教学过程相对顺利,教学重难点均有所突破。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即是没有全面拓展学习内容,学生虽然已掌握搜索方式、理解搜索含义,但没有深入领会搜索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所应处的位置。

一、教学内容

《制作课程表》一课是根据省编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册第九课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改编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通过在Word中制作课程表,让学生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方法。这一课是根据《纲要》提出的“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编辑”的要求编排的。教材共分为六个知识点: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添加斜线、在单元格中输入内容、调整列宽和行高及美化表格六个部分。(后两部分在第二课时进行)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Word软件,学会了在Word中输入、修改文字和修饰文章以及图片艺术字的插入,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方法。本课从实际出发,从制作课程表开始,对Word中表格相关的知识进行阐述,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熟练掌握Word软件打下基础。本课教材强调的不仅仅是制作课程表知识点本身,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及对知识整合创造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利用网络教室的优势,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探索、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教学,先创设情境,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表格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向学生出示不同种类的表格,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认识表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行、列、单元格;然后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尝试制作本班的课程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促使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最后,通过自我评价、课堂延伸,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会制作课程表,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用信息技术知识服务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4、行为与创新: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动脑、敢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格的插入与简单的编辑。

难点:合理的调整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显示一些常见的表格,表格的单元格、行、列的概念的概述,本课知识点。

网络教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语:星期天,小明去外公家做客。根据外公的要求,小明要介绍自己每天在学校的学习课程。为此,小明准备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料(幻灯片出示:一份是课程表,一份是文字叙述)。请比较一下,小明的外公更喜欢看哪一份资料?

2、引导讨论:课程表有什么优点?

(运用表格来查找信息,方便快捷,简单明了)。

3、揭示课题

师:这张课程表可是小明的得意之作,因为他刚刚掌握了一项本领,运用电脑制作表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课程表》

(二)、观察交流、认识表格

1、观察表格

师:我们以课程表为例,学习用Word2003制作简单的表格。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表格,请你们仔细观察,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幻灯片展示不同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

2、教师演示并讲解概念:表格的行、列、单元格。

3、出示一个课程表,让学生数一数是几行几列。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师:小明的这张电子课程表,制作起来也并不难。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也可以顺利地制作出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5—37,然后动手操作,在Word中试着制作出我们班的电子课程表。

2、学生开始阅读教材,尝试制作课程表。

(四)、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1、小组交流,相互协作。

提出要求:两人一小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完善自己制作的课程表。

2、汇报交流,突破重难点。

师:在刚才制作课程表的过程中,你已经学会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展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幻灯片,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插入表格的方法:(挑学生完成)

a、你是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

b、学生利用电子网络教学系统演示:制作一张7行6列的表格。

C、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插入表格的方法?

(常用的三种方法:自动表格按钮插入、表格菜单插入、手动绘制)

d、教师小结:根据不同的表格选择合适的插入方法。

(2)合并单元格:

a、合并单元格时,首先要做什么?(选定需要合并的单元格)

b、还可以用什么其它的方法合并单元格的。

C、学生演示不同的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3)添加斜线:

指导学生演示:单击“绘制表格”按钮,在第一单元格中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画一斜线。

(4)输入文字

a、提问:如何在单元格中进行文字调整?

b、学生演示交流。

(5)调整行列:

a、交流汇报:如何调整行高和列宽

b、学生演示。

3、根据以上交流,补充修改,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制作的电子课程表。

(五)、有效评价,提高认识

(六)、拓展总结

1、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总结。

2、拓展延伸:

备课与教学改进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师生互动,我在课前多次调试了电子教室软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和广播教学更好地把知识点突出来,并制作了简单实用的课件。(因为目前使用的极域电子教室V2007是我在网上下的,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作课前我在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试讲,主要是测试电子教室软件的运行情况,并对课件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教学环节的调整,力求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动手空间。从选课内容来说,我结合实际,把原来教材内容中的制作环保宣传表改为教授学生非常熟悉的课程表,为的是更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信息的传递及获取,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识较为直观,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

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学习设计

(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2)交流: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八、教学设计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

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

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含义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

信息的含义(多媒体显示图片)

自学课本活动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的含义是什么?

巡回观察,启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每组代表发言

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继续分层自学

信息的传递及获取

自学课本P5页,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

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实践活动:

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2004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2004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

3、让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

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

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3)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个人举例)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九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9.com/answer/371426.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