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九>百科问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

2024-07-04 09:04:29 编辑:zane 浏览量:59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水调歌头》

释义:但愿:希望。婵娟:明月、嫦娥。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远隔千里,却可以共赏同一轮皎洁的明月。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意思: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因为自己在庐山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僧志安 南宋

细蒙蒙沾在身上、似有若无的,是杏花盛开时的雨;轻飘飘拂面而过、略无寒意的,是杨柳枝下的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王维 唐代

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向西而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代 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全诗: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全诗: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苏轼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操作方法

01

一、作者简介

02

二、背景介绍

03

三、原文呈现:

04

四、注释

05

五:作品欣赏

En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出自:《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生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扬柳风

出自:《绝句》。

作者:叫释志南的和尚

朝代:宋代

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

仗黎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是:春天的天气时雨时晴,杏花开时的蒙蒙细雨落在身,衣服欲湿未湿,柔和的杨柳,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意思: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出自:《蝉》

作者: 虞世南

朝代:初唐

原文: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思:处于高处发出的声音自然就远了 并非是借了秋风的力量。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九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9.com/answer/372643.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