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作者把它称为“月晕”,也就是说像月亮反射阳光而晕开的光线一样。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没有看到真正的光源。
但是月亮反射的这些光线,也已经能让我们略微窥见亲密关系的真正潜力。
作者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我们为什么会被特定的某人吸引?这种吸引力是源于对方,还是我们自己身上呢?这可能会对我们亲密关系有怎么样的影响。
最后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安全的度过“月晕阶段”。
我们为什么喜欢上一个人?
可以说,人类文明诞生至今,都没有缺少对亲密关系的神秘反应的探究,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的解释,并且在每个时代,爱的主要形式都会有所不同。
在近代心理学的研究中,被特定的某人强烈的吸引似乎不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
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会对基因相似度更高的对方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而且往往我们会通过对对方身上味道的喜欢程度来识别哪些人与我们的基因更具有相似性。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率先诱发了我们身体的反应,比如在一座悬空的吊桥中间,我们在呼吸加重、心跳加快后见到另一个人,就会更容易把这些身体讯号误认为是一见钟情的喜欢。
这些现象,其实也曲径通幽,即说明我们喜欢上一个人其实是跟自己有关。
形象的说,即“我爱你,与你无关”。
而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一个更深层的原因。
我们被某人吸引,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是由于我们有某种情绪上的需求。
这些需求,更多是来源于你在孩童时期时那些没有被满足的愿望。
这些你从小就想要得到的或者实现的东西,并不随着年纪增长而被你遗忘,而往往慢慢的在你身体里发芽,你也逐渐开始构思出一个能够满足你需要的方式,甚至是能满足你需求的那个人。
那个人,可以说是你的梦中情人。
“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正是激发我们浪漫情怀的主因。
我们惯于寻找一个非常希望和我们在一起,一旦不能在一起便痛不欲生的人。
由此而衍生出以下的千古名句:“没有你我活不下去”或者“如果你离开我,我会死掉”。
我们想要寻找的这个人,可以无视我们所有的缺点,绝不伤害我们,即使我们有错也永远支持我们,而且永远觉得我们很了不起。
这个特别的人需要我们的程度,和我们需要他一样多。
我们想要有重要性、有价值、有用、被赞赏、被接受等欲望,全都衍生自想当特别的人的需求。
因为如果没人觉得我们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将被迫面对被全世界遗忘的难受感觉。
于是,我们带着所有的情感、幻想和无数没被满足的需求,展开寻觅之旅,希望找到一个为了我们可以抛弃全世界,而且永远把我们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当我们开始需要伴侣时,我们便在心中描画出一个梦中情人。我们理想伴侣的形象在我们一次次脑海中演练已经形成了,且深印在我们的梦想之中。
而绘制我们梦中情人蓝图的,正是我们孩童时期未被满足的需求。这些孩童时期遗留的需求主要有两种,即归属需求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
一方面,你希望自己有所归属,你期待有人能像最初印象中的母亲一样,无时无刻都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
另一方面,你也希望有人能够重视你,把你深深的记在心里,你对他而言是独一无二的、无法取代的重要。
这些需求,梦中情人都会实现。但在现实中,这种要求就过于的苛刻。
按照梦中的情人的标准去寻找伴侣,你慢慢就会发现你的需求并不能无时无刻、绝对的得到满足。
你可能会一边向伴侣提要求,以爱为名将伴侣像着梦中情人的模样进行改造,另一边被理想破灭的失望,甚至是憎恨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