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通话的画面之所以可以这么清楚得益于中继卫星的三星组网,航天员与地面之间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通话。” 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总体工程师郑勇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时,曾数次进行天地通话,但每一次都有着很严格的时间窗口限制。
据了解,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初期,中国采取的主要还是陆海基测控的天地通讯链路,由于中国没有遍布全球的测控站和测量船,轨道高度在300~400公里的飞船,受地球曲率遮挡和视线视场影响,只有进入中国测控站(船)的视场时,才能建立飞行弧段内的短时天地通信联络,而在视场弧段外,飞船与航天员状态对于地面人员来说几乎是一无所知。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中国的“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工程正式立项,从2008年到2019年,已经有两代5颗“天链”卫星顺利进入太空,它们不断地发挥着高轨道覆盖率和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优势,为载人航天任务提供安全可靠的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服务,航天员与地面可通话的时长大大增加。
中国空间站天地带宽速率要优于国际空间站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首次参与载人航天任务的天链二号01星为我国第二代中继卫星,它有着更广覆盖的全景波束,更高速率的传输速度和更强的多目标支持能力等特点。在和天链一代接力组网,形成天地链路后,这套“天链”系统此前已成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主用测控通信系统。
而在此次“天地通话”中,位于4万公里轨道高度的天链一号03星、04星以及天链二号01星组成的 “太空基站”,在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和地面站之间建立起一条网络链路。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语音、视频、电子邮件数据,以及下行的科学实验数据都能通过这条链路实现高速传输。
以上内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