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熊胆的概述相关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胆囊。
中医等亚洲传统医学认为熊胆汁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杀虫止血的功效。
因此,亚洲各国都有延续数千年的杀熊取胆的传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熊胆的医药价值被逐渐证明并非不可替代;同时由于动物保护意识的觉醒,猎熊取胆的行为在近20年才逐步减少。
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
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
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
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
有光泽,颜色不一,金黄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质松脆,味苦回甜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而脆或呈稠膏状者,习称"墨胆"或"铁胆";黄绿色、光亮较差、质亦较脆者,习称"菜花胆"。
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极苦,清凉而不粘牙。
以个大、胆仁金黄色、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 主产云南、黑龙江、吉林。
此外,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肃、湖北、湖南、陕西、福建等地亦产。
以云南所产的"云胆"品质最优;黑龙江、吉林所产的"东胆"产量最大。
二、关于熊胆采集的相关内容 亚洲黑熊因为人们对其胆囊的需求而被捕杀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人们为了区区3盎司重的熊胆,就到野外捕杀黑熊。
直到20年前,亚洲各国(如韩国、中国、越南)才开始寻找其它的方法,结束这种残忍的做法。
东方传统医学使用脱氧熊胆酸已有3000年历史,而熊是唯一能大量产生胆酸的哺乳动物。
但研究表明,熊胆完全可以用更便宜有效的人工药品和更容易采集的草药来替代。这一点也得到了许多当代中医药师的认同。
世界上有八大类熊。
除了熊猫,其他种类的熊的数量均由于熊胆交易而大幅减少。亚洲黑熊所受的影响最大。亚洲黑熊又叫月熊,因其胸前长有美丽的新月形金毛而得名。
亚洲黑熊已被列入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也即被列为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在很多亚洲国家,人们把导管插入黑熊腹内,或实施所谓的先进"活熊取胆",该方法因为过于残忍,而遭到各个动物保护组织的反对。
自1993年起, 亚洲动物基金的工作团队就开始为结束养 熊业而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基金会将继续与亚洲各国的有关政府部门以及社团组织合作,使身陷囹圄的黑熊脱离苦海。
三、关于熊胆的替代品 中草药 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熊胆曾经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动物性药材。它起到作用并不是无可取代的。
事实上,熊胆只是一味普通的中药。中国传统医学的实际操作中,因症施药的情况下它能被许多中草药所取代使用。
《 黄帝内经》、《 伤寒论》等四大中医经典中所提到的病症中一些可以用其他中草药取代熊胆的药方,都会用到中草药来取代熊胆,这是古代社会对野生熊类资源的一种保护性举措。
中华国医医药协会香港地球仁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包括: 常春藤、蒲公英、菊花、鼠尾草、大黄等。
人工合成药品 熊胆汁中的有效成份脱氧熊胆酸1954年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
从死鸡体内提取的脱氧熊胆酸,经证明,可以有效治疗肝病。
在亚洲,合成胆酸的消费量远远超过真正的熊胆。
日本、韩国、中国每年消费的合成胆酸是100吨。全球消量大约为这三个国家的2倍。
合成的脱氧熊胆酸(从猪牛胆汁中提取,甚至无需从动物身上提取),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安全药物。
在全世界广泛用于治疗 胆结石、原发 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结肠癌等疾病,效果显著。
脱氧熊胆酸的药品名一般为ursodiol。
其商品名在美国有Actigall,Urso;在英国为:Destolit,Urdox,Ursofalk,Ursogal;在南非为Ursotan。
目前正在进行使用脱氧熊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试验。
四、熊胆的功效作用相关 含胆汁酸20%~80%, 主要为熊胆特有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优品可达70%以上, 并有 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acid)、胆酸及去氧胆酸等。
这些胆酸通常与 牛磺酸(taurine)、 甘氨酸结合, 并形成钠或钙盐存在, 如牛磺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及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 前者系解痉有效成分。
2002年,美国的一项医学研究表明:胆酸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可能有助于医治 帕金森氏综合症、 亨廷顿综合症以及 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明尼苏达州大学的斯迪尔教授是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及其发展方面专家。
他正致力于使用合成脱氧熊胆酸治疗亨廷顿氏综合症。
胆仁具解痉作用。云南墨胆的水溶液对离体蛙心少量兴奋、大量抑制。
熊去氧胆酸能促进体内疲劳物质的分解与排泄, 并能增加维生素B1、B2的吸收.熊去氧胆酸对士的宁引起的 小鼠中毒有解毒作用, 与鹅去氧胆酸钠及胆酸钠合用, 其作用能增强。
尚有健胃、镇痛及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