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企业的运行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似乎能够保证实现资源最有效地配置,因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体制曾被视为古典经济学的理想模式。
完全的自由竞争体制不仅事实上从未存在过,而且它也不可能是资本主义的理想模式,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终结模式。因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体制天然地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小资本经营和市场运行的自发性,因而不可能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体制固有的矛盾,促使它向相反的方向即垄断体制转化,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途径,所以说垄断既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又是自由竞争的必然产物。
扩展资料
垄断代替竞争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其最初表现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环节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自由竞争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和机制,马克思曾经指出:“竞争斗争是通过使商品便宜来进行的。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取决于生产规模。
因此,较大的资本战胜较小的资本。竞争的结果总是许多较小的资本家垮台。他们的资本一部分转入胜利者手中,一部分归于消灭。除此而外,一种崭新的力量——信用事业,随同资本主义的生产而形成起来。
起初,它作为积累的小小的助手不声不响地挤了进来,通过一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的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吸引到单个的或联合的资本家手中;但是,很快它就成了竞争斗争中的一个新的可怕的武器。
最后,它变成一个实现资本集中的庞大的社会机构。而实现生产和资本集中的途径是“通过强制的道路进行吞并”和“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资本溶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