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是一个衍生的职位,在五代时期开始设置枢密院,一直延伸到元代。枢密院是皇帝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置的机构,这也是皇帝专权的一个手段。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相当于军事委员会和国防部,直接受皇帝领导。
唐代开始设立枢密使,掌管文书,此时的枢密使相当于军委办公厅主任,一般由官宦或武将担任,官衔为从一品。后称枢密院,枢密使受制于宰相,相当于国防部,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主管军事。
宋朝一分为二,由枢密院和“中书”两个部门管理军事,也就是我们常说“二府”。辽代设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边防和禁军。明太祖朱元璋设大都督府统军。枢密院形成于五代,唐朝得到完善,形成规模。
枢密院在各个朝代职能有所不同,唐朝设立枢密院,其实军权还是由皇帝掌管。宋朝枢密院作为最高指挥机构,掌管军队的调防、战争的动员、战争的指挥,同时兼管兵部,皇帝为了掌管军队,设枢密使,官衔也是从一品,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睁颤却不能统兵,将军可以统兵,却无权调兵,二者虽相互牵制,却严重影响军队的建设。因此导致了靖康之变的惨剧。
枢密院从五代开始出现,但权力时大时小,枢密使的职位也是时有时无。这当然要看当朝皇帝的喜好。一个机构的设立和变迁,有许多历史原因。唐朝自李世民开始,由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所以对军队控制比较严格。宋太祖也因陈桥兵变,抑制了武将的权力。
清朝的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但又有所不同,清朝的兵部尚书没有兵权的,有点锋凯像现在的中央军委后勤部长,官衔也是从一品。日常工作也就是物资供应与装配,同时又管理军队将领的升迁和任用。真正的作战好像跟兵部尚书没有多大的关系。
在清朝兵部尚书的兵权还没有总督大。 虽说兵部尚书是从一品,总督则为正二品,总督是实职,管理一到三个省的军政大权。但也有不少兵部尚书兼任总督,既有官衔也有实权。明朝的兵部尚书则不同,他们能直接参与掌握军队,权力很大。 清朝兵部尚书同明朝相比,权力明显要小很多,清朝的兵部尚书一般有两人,悉基败由一个满人和一个汉人担任,满人的权力要大于汉人。
因此说枢密使和兵部尚书,在很多朝代官衔相当。都是从一品。按现在的说法基本上都是副国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