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卖烂盯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新正等。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节日名称,古代是没有的(中和古时一般称为过年、年节),是民国政府创造的。
“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故,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
朝鲜族受汉文化影响也有过春节的习俗。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
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还有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历弯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