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端庄美丽、温柔娴静、深情忠贞的壮族姑娘形象, 这个形象清新脱俗,像一颗洁白无瑕的珍珠在舞台上熠熠闪光。 三姐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1998年春天,在云南宜良县阳宗海风景区举办的民间 山歌节上,当年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饰演者黄婉秋 在观众的期盼中出现了。几十年风雨沧桑,已把黄婉秋带入了 艺术生涯的金秋季节。“刘三姐”在外形上虽已不像年轻时那 样清秀俊俏,但她的扮相端丽柔美,眼神仍然清亮如秋水,台 步依旧轻盈如春风,歌喉一张,婉啭清音如山泉泻涧,一下子 流入观众心田。当她唱起“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只有山 歌敬亲人”时,台下喜爱山歌的3万各族听众随声跟唱,广场 上腾起了一片片山歌的细浪。 这只是黄婉秋多年来在各族人民中间传唱山歌,传播刘三 姐艺术精神的平常的一幕。早在饰演电影里的刘三姐之前,从 12岁便开始艰苦学艺生涯的黄婉秋,就师从桂剧老艺术家尹 羲、苏芝仙,在他们的严格打磨和精雕细刻下,成了一名歌舞 兼擅、形神俱佳的桂剧新秀。电影导演苏里、作曲家雷振邦发 现并选择了她时,她已是椟中之珠,匣中之剑了。 在“文革”动乱中,批斗黄婉秋的人说:“刘三姐是阶级 调和的典型。她用山歌战胜财主的故事散布的是不要武装斗争 的幻想……”这种“歪批三国”式的“批判”从反面教育了黄 婉秋,促使她更深邃地把握住刘三姐的艺术精神。传播刘三姐 的艺术精神,便是显示中华民族的尊严,发扬乡土文化的精魂, 树立中国正直不阿的为人标尺,让清新、刚健、优美的山歌清 韵滋润现代人的心灵。黄婉秋认为:“现代都市人需要随欧风 美雨涌入的流行歌曲,也需要来自山野民间的纯朴山歌。而且, 随着人类对现代物质文明的弊病日益加深认识和回归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的归真返朴倾向的加强,山歌会更多更广地融入人 民的艺术生活中。”她立下了一个庄严的志愿:“我一生的追 求,便是做一个刘三姐那样的刚正不阿而又受人民群众欢迎的 人,一个人民的演员。” 她是言出行随、身体力行的人。回顾新时期开始以来20 年间新的征程,人们看到,黄婉秋一直举着刘三姐艺术精神的 火炬,走在人民中间,走在时代前列。 作为一个人民的艺术家,黄婉秋的艺术生命在这20年间 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她信奉这样的格言:“老不是艺术,而艺 术却不怕老。” 1977年11月28日,是黄婉秋终生难忘的日子。这 一天,她经桥携旁过艰苦排练,重新主演的歌舞剧《刘三姐》正式上 演了。这是她演艺生涯的第二个春天的开始。在克服了十年荒 疏、形体变化等困难之后,黄婉秋重新塑造的刘三姐形象又一 次征服了国内外观众。人们看到,她将固有的艺术功力与新添 的现代敏感相融合,在戏剧中融入了壮族歌舞的神韵,使刘三 姐形象显得更有性格,内涵也更活泼跳脱,更具时代色彩也更 富地方风情。人们认为,这一新的刘三姐形象,更丰满更成熟, 别具情趣和风采。黄婉秋走到哪儿,那里的观众都会说:“刘 三姐来敏橡了。” 1984年,黄隐让婉秋在广西歌舞团上演的广西著名的民间 传说歌剧《百鸟衣》中饰演主角伊娌。伊娌的形象虽然更带有 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但其血脉是和刘三姐的形象相连的。她 们都植根于人民的现实生活,都凝聚了人民生活中固有的诗意 和美质,都浸润着民间山歌的清韵彩调。为了塑造好伊娌形象, 已经声名卓著的艺术家黄婉秋,对第一次见面的中央歌舞剧院 导演韩冰诚挚地说:“导演,我嗓子不算好,但很耐用,不要 怕我累,只要能达到导演的要求,排十遍百遍都愿意。”她的 苦练和勤唱,使导演深受感动,又赞叹又心疼。导演说她是用 心在歌唱、在表演。当黄婉秋塑造的伊娌形象得到观众的赞誉, 《百鸟衣》获广西首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黄婉秋本人获主要 演员优秀奖时,黄婉秋更深刻地领会到:艺术是花的鲜美惊艳, 都是奋斗的血汗浇灌出来的。 1991年,由新加坡投资,黄婉秋与安徽电视台合拍黄 梅戏电视连续剧《黄山情》,并在剧中饰演主角黄山妹。这是 她在电影《刘三姐》30年之后最喜欢的又一部电视剧,黄婉 秋心情特别激动。她并不是黄梅戏演员,却虚心学习,严格律 己,自唱了剧中全部的黄梅戏段子,而且唱得韵味十足。在黄 山妹形象上,人们又看到了“刘三姐”扎实、精湛的艺术功底 和细腻婉转的艺术风格。该剧荣获1992年度全国电视戏曲 片“飞天奖”、“飞鹰奖”。 1995年,黄婉秋积极牵头筹备大型彩调《巧妹子》, 在剧组蹲点两个月,对该剧的排练演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 对巧妹子的饰演者、青年演员言传身教,悉心培养,精心指导, 使这个青年演员的表演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始在艺坛上 崭露头角。当《巧妹子》被文化部邀请进京演出载誉而归,被 誉为“现代刘三姐的新版本”,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提名 奖,人们因此称赞黄婉秋无私扶植新人的艺德时,黄婉秋深情 地回忆起在她学艺过程中给予她难忘教诲的前辈。比如著名桂 剧老艺人苏芝仙教给她眼睛运用法时说:“眼睛不要时时用, 要用在点子上,一下子抓住观众。”这句含蕴着刻画人物上的 艺术辩证法的话让黄婉秋受益一辈子。鲁迅说过,要极省俭地 画出一个人的灵魂,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眼睛作为灵魂的窗户, 永远洞开就暗淡无光了;但在表达人物在典型场景中的内心感 情时,它有力的一转一瞥,便能透出灵魂内在的幽光来。 表演艺术上的精深造诣,德艺双馨的人品、艺品,对新时 代审美风尚的敏感,大胆探索的艺术家勇气,是黄婉秋的表演 才能向导演才能发展、转化、升华的条件,而推动她往导演艺 术方面发展的动力,则是她对刘三姐艺术精神的湛深理解和执 著追求,是她对祖国文化艺术事业的高度责任心。1997年, 为了向桂林山水节献演,黄婉秋蹲点剧组,负责重排大型民间 歌舞剧《刘三姐》。她大胆起用青年演员,冒着酷暑,在简陋 的现场设施里,用20多天完成了排练。她以现代审美视角和 艺术感受重新演绎这恒久弥新的美丽民间传说,使其内含的民 主性菁华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契合无痕地得到浑然一体的表 现。重排的《刘三姐》在山水节期间连演13场爆满,并得到 了中宣部领导丁关根的称赞。 黄婉秋不仅导演歌舞,而且善于导演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种 曲艺新剧。1995年11月,在全国曲艺调演比赛中,黄婉 秋导演的以朱老总桂林赏兰为素材的桂林文场《春兰吟》,还 有壮族末伦《漓江竹》,在评比中获第二届全国曲艺牡丹奖, 她本人荣获本届大赛中唯一的导演奖。1997年,《春兰吟》 以其对高尚的革命情操的演绎和高雅的艺术品位,荣获第七届 “文华奖”的新节目奖,实现了桂林市小节目获“文华奖”的 “零的突破”。黄婉秋导演大戏举重若轻,导演小戏举轻若重, 她逐渐形成了气度恢宏而又一丝不苟,时代感强而又地方风情 浓郁的导演艺术风格。她把满腔热情和心血,投注在桂林地方 艺术品种的繁荣中。越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越能走 向全国,走向世界。黄婉秋多次率团进京,出国演出,她的表 演艺术和导演艺术,赢得了中外观众和行家的交口称誉。 在这改革开放的20年中,黄婉秋还以一个艺术团体现有 体制的改革者的姿态,出现在广西艺坛上。1991年10月, 黄婉秋从南宁回到桂林,就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一个在她 心中酝酿已久的“刘三姐计划”,终于有机会得以施行了。 早在1985年,黄婉秋就有了一个组建刘三姐艺术团的 构想,并得到当时自治区有关领导的支持。1992年6月, 与香港中地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的刘三姐艺术团成立了,并逐步 发展,成立了刘三姐集团公司。刘三姐艺术团实行以聘用制为 主的用人制度,团里的常务人员包括团长黄婉秋在内只有4人, 其他所有的演员都从全市乃至全国招聘,分配制度则看演员的 表现、付出的时间、演出的艺术效果和经济效益而定,以充分 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由于改革的步子大,措施得力, 刘三姐艺术团成立后,经济效益、艺术品位和知名度迅速上升。 在黄婉秋的心目中,刘三姐是她的艺术之根、是她毕生追求的 艺术“标高”,她要让刘三姐艺术精神在八桂大地上生根、长 叶、开花,长成一棵蓊郁常青的艺术之树,一片郁郁苍苍的艺 术之林。她鄙薄“走穴”赚大钱、捞私利的短视行为,投身商 海而不沾商人气,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真正艺术家的 赤子之心。她身为刘三姐集团董事长,但她和她的先生何有才 在集团公司没有拿一分钱兼薪和奖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之志”,黄婉秋永远保持着她扮演的刘三姐清贫质朴却自尊自 强的高尚品质,这是她使人感动、叹服的地方。1995年自 治区文联换届选举,黄婉秋是唯一全票通过的连任副主席。这 是对她的人品艺德的最高嘉许。1998年被评为自治区德艺 双馨演员,黄婉秋每年都有新的贡献,不愧为用刘三姐艺术精 神塑铸自身灵魂和形象的真正的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