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割尤溪县14个都、永安县1个都、漳平县1个里设大田县。
大田境内,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夏属扬州地。周属七闽地。秦属闽中郡。汉为南平地。唐属江南东道福州,南唐归剑州。宋隶南剑州。元归福建道延平路。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县时,隶属延平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永春县升为永春州,大田县隶属永春州。 民国元年(1912年),福建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大田县隶属南路道。民国3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大田县仍隶属之。 民国16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大田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 *** 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 *** ,大田县隶属兴泉省。 民国23年7月,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四区(区署在仙游)。 民国24年10月,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全省又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六区(区署在龙岩)。 民国35年1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九区(区署在永安)。 民国36年4月至38年9月5日,全省行政区划重新调整设7个行政督察区,大田县隶属第六区(区署在永安)。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 *** 成立,全省裤厅行政区划为8个专区、2个市,大田县划归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区署在永安)。 1949年9月6日大田解放,隶属永安地区专员公署。 1956年6月,永安地区专员公署撤消,大田县改属晋江地区专员公署。 1963年3月,设三明地区专员公署,大田县改属之。 1983年7月,撤消三明地区专员公署,设三明市,大田县隶属之[1]。
三明,是1956年7月由三元、明溪2县合并各取首字而得名。
它是中国 *** 人亲手创建的新兴工业城市。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行政公署,与地辖三明市合并成立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辖9县1市2区。
据福建省文物普查队在建宁、宁化、明溪、清流等县发掘的文物考证表明,三明地域(即指现辖9县1市2区全境内,下同) 历史,源远流长,是福建省最早开发地区之一。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10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 ]" S0 I. M8 B' h+ Y7 j3 m2 n/ w [0 d ^ v5 E|田坛|大田社区|岩城论坛 夏商:(约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属扬州之域,但疆域尚未开发。- E3 i# C, x& f, T5 b# `! ^" i5 X0 P) W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属七闽地,战国时属楚国地。
! d/ G0 G7 H8 ^( |% ]: P* V1 Y大田论坛3 a! |, l. s; j! y1 x7 l7 b 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三明地域属闽中郡,汉属扬州会稽郡,东冶县。大田论坛,大田社区,田坛,岩城论坛,: t8 ]1 m: U% P0 v大田论坛0 Q/ J9 H; N+ w3 {3 V* l* v7 N 三国时期:吴永安三年(260年),析建安县东部地区置将乐县;西部地区置绥安县(今泰宁、建宁、宁化三县及明溪、清流部分县地)为三明地域最早建立的两个县,隶属建安郡。
Z% Z* W2 W+ C. N+ O. X$ O—大田网络家园!# M$ o9 p" q% F0 Z; } 两晋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灾害频繁,中原百姓纷纷南渡江淮避乱。此时,三明地域虽尚未开发,经济文化还很落后,但社会环境却相对安定,是北方难民所向往的避乱乐土,这些难民南迁后,散处闽西北各地和当地土著共同开发山区,经历代辛勤经营,使闽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人口获得迅速发展,市井逐渐繁荣,辟圩设镇,并陆续增设州县。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改绥李颤安县为绥城县,义熙(405--418年),在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村县,为沙县哪纯败设县之始。|田坛|大田社区|岩城论坛! r8 N) G" ~1 L5 u" `/ M1 y" q r/ W; j5 E0 ^ 隋朝:(581--618年)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大幅度裁减郡县。
开皇九年(589年)废将乐、绥城二县并入建安县,开皇十六年(596年)又废沙村县。2 ?* x$ s, }9 {6 E* a/ g, E! X0 o5 S H! ], \3 R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恢复沙村县建制,改名沙县,隶建州。
同年,绥城、将乐亦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同属建州。沙县复置不久,又并入建安县。
贞观三年(629年)废绥城县并入邵武县。至此绥城县从改名至废置,除并入建安县3年,并入邵武县29年,实际存在190年,上溯至其前身绥安县的始置年份,则这个县的建制,共存在335年。
垂拱四年(688年),复置将乐县。开元十三年(725年),置黄连县,为宁化设县之始。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置尤溪县,隶福州。天宝元年(742年),黄连县更名宁化县,属汀州。
乾元二年(759年),在原绥城县地分置归化(今泰宁)和黄连(今建宁)二镇。大历二年(777年),沙县由建州改属汀州。
元和三年(808年),又废将乐县,到公元810年,再复置将乐县,仍属建州。1 l7 k6 e8 c4 a( i6 Y* g0 R大田论坛,大田社区,田坛,岩城论坛,& d) q. \0 G. U; S3 J% F8 U. i 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建州刺史王延政,在福州称帝,国号殷,改元天德。
天德三年(945年),升将乐为镛州,不久殷灭,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废镛州恢复将乐县建制,仍属建州。同年,改黄连镇为永安场,改归化镇为归化场。
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升归化场为归化县(今泰宁),隶建州。( A& Q0 ^: t- i, k|田坛|大田社区|岩城论坛8 p: S+ ^+ Q H" I% `% w! n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升永安场为建宁县,隶建州。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归化、建宁二县由建州改隶邵武军。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归化县改名泰宁县,隶属如故。
元符元年(1098年),福建提刑王祖道以便于履行政务为由,奏析宁化县六团里、长汀县二团里增置清流县,隶汀州。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废清流县。
* N9 y9 E6 o; t. ^9 J* ^E$ q( `. E. K+ n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恢复清流县置,隶汀州。十三年(1276年),元兵占领邵武军,改军为路,泰宁、建宁、将乐等县隶邵武路,清流、宁化属汀州路。
7 g3 C* s) L' ?|田坛|大田社区|岩城论坛% |9 X t! b7 R) g 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县新岭以南地、尤溪县宝山以西地增置永安县,改路为府,隶延平府。成化六年(1470年),析宁化、清流、沙县、将乐四县部分地置归化县(今明溪),隶汀州府。
嘉靖十四年(1535年),割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县部分地置大田县,隶延平府。! h* ]3 n/ _8 N9 l8 m% H—大田网络家园!大田论坛,大田社区,田坛,岩城论坛,2 l/ r( g l8 a1 |7 K3 V2 |0 V 清朝:福建先后增设龙岩、永春和台湾府。
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田县改隶永春州,其他各县隶属关系不变。& y' Z1 S0 [( ~2 r! e8 v* s# I7 s* u) T1 S 民国初期:废府、州,实行省、道、县三级。
大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北纬25°29′-26°10′,东经117°29′-118°03′。总面积2227.7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45.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1万人。通行闽南方言大田话。
县人民 *** 驻均溪镇,全县辖8个镇、10个乡:均溪镇、石牌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
历史沿革
明嘉靖十四年(1535)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县地置大田县,历属延平府、永春州、厦门道。1949年9月6日解放,历属永安专区、晋江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
1995年,大田县辖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早兴乡、石牌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桃源乡、太华乡、建设乡、奇韬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1个居委会、205个村委会。
2000年,大田县辖8个镇、10个乡: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石牌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10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均溪镇 70784 石牌镇 15393 上京镇 23430 广平镇 34496 桃源镇 17832 太华镇 30446 建设镇 21419 奇韬镇 12555 华兴乡 9403 屏山乡 11039 吴山乡 7807 济阳乡 6735 武陵乡 9396 谢洋乡 6085 文江乡 16493 梅山乡 20042 湖美乡 11526 前坪乡 6138
2003年,大田县辖8个镇、10个乡: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石牌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
行政区划(乡镇简介)
均溪镇 代码350425100
辖8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001_白岩居委会、~002_文昌居委会、~003_南街居委会、~004_东门居委会、~005_镇东居委会、~006_仙亭居委会、~007_玉凤居委会、~008_赤岩居委会、~201_红星村、~202_玉田村、~203_福塘村、~204_金岭村、~205_宋京村、~206_良元村、~207_郭村村、~208_翰林村、~209_温镇村、~210_周田村、~211_许思坑村、~212_建成村、~213_东坑村、~214_金山村、~215_上华村、~216_和丰村、~217_和丰坪村、~218_后华村、~219_华坑村、~220_上太村、~221_太山崎村、~222_大道山村。
石牌镇 代码350425101
辖16个村委会:~201_石牌村、~202_老厝村、~203_上坡村、~204_马山村、~205_盖山村、~206_拱桥村、~207_石坑村、~208_长溪村、~209_小湖村、~210_桃山村、~211_桃坑村、~212_鳌江村、~213_三坊村、~214_下洋村、~215_龙坑村、~216_京程村。
1999年8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为候选石。寿山石名列榜首。
2000年2月19日,在第二届国石评选中,福州寿山石获得石类第一名,被誉为“石中之王”。
2001年10月17日,在中国宝玉石协会在第三次“国石”研讨会上,寿山石成为了“国石”第一候选石。
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的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是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都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的流水溪泉,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主要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品种,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等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884)。寺中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主要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
各有不同吧。
要看千年古树,那就是坪田,银杏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坪田有几百棵上千年的古树,但比较分散,加上地处偏僻,远离尘世,民风更浓厚,但交通很差,住宿吃住都不便;帽子峰是国家级林场,地处大山深处,环境很漂亮,但银杏树龄只有几十年,但集中,交通稍为好些,但周末也是大塞车。由于两个地方都是自发性的旅游地(暂无公司承包或开发)因此交通、食宿、景点等各方面都比较落后;除看银杏外,这个季节还可去梅岭看梅花,现时红梅已经开放了,再过段日子白梅、腊梅、白萼梅都会依次开放;明年春天,还可来亚洲第一大的樱花基地--两岸花博园看樱花和茶花等。
公元697年(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今蓬安)2县置岳池县。
因境内有源于岳安山的岳池水,故名。属剑南道果州郡。
最初治所在思岳池。732年(唐开元二十年)迁至伏江里(明洪武初年,迁翔凤山南麓至今)。
969年(北宋开宝二年)改隶广安军。1001年(北宋咸平四年),属梓州路潼川府果州。
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属广安府。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撤新明(唐武德二年分石镜县置)、和溪(南宋开禧三年升和溪镇为县)县,并入岳池。
1371年(明洪武四年)属顺庆府广安州。1668年(清康熙七年)并入广安州,1721年(康熙六十年)复置,隶川北道顺庆府。
1911年(清宣统三年),大竹县人余临川率义军进驻岳池,结束清王朝在岳池的统治,隶大汉蜀北军 *** 。1912年(民国元年),隶大汉四川军 *** ;同年4月,隶四川都督府。
次年,隶嘉陵道。 1918年(民国7年),四川军阀割剧,岳池属第三防区。
1935年(民国24年),川政统一,全川划为十八个行政督察区,岳池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直至1949年。 1950年,岳池县属川北行政区南充专区。
1952年9月,撤销川北行政区,岳池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南充专区改为南充地区。
1993年7月划入广安地区。1998年,广安改地区为市,岳池隶属广安市至今。
2000年,岳池县辖18个镇、25个乡:九龙镇、坪滩镇、酉溪镇、顾县镇、苟角镇、石垭镇、罗渡镇、中和镇、花园镇、白庙镇、龙孔镇、镇裕镇、同兴镇、兴隆镇、秦溪镇、天平镇、乔家镇、裕民镇、镇龙乡、排楼乡、东板乡、双鄢乡、长田乡、鱼峰乡、大石乡、赛龙乡、临溪乡、粽粑乡、断桥乡、西板乡、普安乡、大佛乡、伏龙乡、北城乡、嘉陵乡、石鼓乡、平安乡、团结乡、恐龙乡、黄龙乡、朝阳乡、花板乡、齐福乡。 2004年,岳池县辖22个镇(九龙、苟角、罗渡、中和、顾县、石垭、酉溪、坪滩、花园、白庙、龙孔、镇裕、同兴、兴隆、秦溪、天平、乔家、裕民、新场、赛龙、普安、临溪)、21个乡(镇龙、排楼、东板、双鄢、长田、鱼峰、大石、粽粑、西板、大佛、伏龙、恐龙、黄龙、朝阳、花板、齐福、北城、嘉陵、石鼓、平安、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