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最后一集的60年后,江波的话应该是该片的中心,何坤的话是该片的主旨(赎罪)。江波说:“海峡两岸应该和解,他们是同宗同祖的亲兄弟”,这也是影片的文化政治意义。在这个维度下可以说: 江是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何是国民党的殉道者。两个人在学校是亲密的同学,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斗。第一二部已经表现出来,当民族危机的关头两人合作得不错。第三部不应当有两人为私利而欺骗组织,违背信仰的举动。 江何二人各为其主的斗争(国共两党斗争的缩影,两个阶级的的斗争缩影)是主线,江、滕、何三人的情感纠缠是第二条线索,江与其他女主角的情感发展为第三线索,每个角色的结局命运也是条线索。争斗结果没有悬念。应该说明为什么胜利和失败。第三部中何面凯慧对国指乎民党的节节退败和一些军官的腐败应产生极大的愤怒,他对自己的组织发生疑问,但作为一个殉道者的定义(第一部),他不会认输,会顽强的斗争直到失败。若何被江征服就没有了意义,因为他们两人都属于历史,他们斗争是阶级的斗争,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滕与江一样为信仰而斗争,她父亲讲得好“为多灾多难的民族而效力力”,在某种意义上,与江同在敌营,她付出的更多,江腾二人是敌营十八年的主角,这与题目和主题曲相呼应。 康是作为敌营卧底的家人出现,她应该是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亲人,她也产加革命并做出贡献。他的个人命运应该是牺牲,这也是江的付出,阶级斗争的残酷应当变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讲,根据第一部片尾,第三部应当是江何二人是活下来的历史见证者,其余的人(康、滕、从等)以身殉道。 罗茂丽是爱的殉道者,是信仰的坚持者,这个人物很成功,(比原著好)第三部可以还刻画一人如此,人物可以落在丛丽。 小梅果可以出场(如原著),这样可以突出敌营十八年。最后讲两点:1第一部片末的两个孙女(娜和鱼),在宏观意义上是没有有多大的意义,我想编剧是激发观众的胃口,为第二部赢得期待,第二部任然没有说明,并最后又以"滕玉莲"(台词)结束,加上一二部对江腾何的刻画和定义,更加是云山雾罩。激发观众对第三部的期待。2我提醒第三部的导演,盯逗答我认为第一二部是比较连贯的,希望第三部也如此。 一点建议,原著的立意非常好第三部可以仿写第一部,旧瓶装新药别有新味。可以搞同因不同果。 望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