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从事生产或流通等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工业企业,则是从事工业性生产(或劳务)的经济组织。下文是关于企业管理概论的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及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在企业占据主导地 位并为广大职工所认可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一个企业的精髓。企业文化的核 心内容是关心人、尊重人和信任人,强调感情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管理文化中的激励文化 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努力追求,实质上就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以更好的获取盈利,不断地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可以看出,激励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的 激励机制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犹为重要,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保持恒久 的吸引力,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
关键词:企业文化;激励方法;员工
前言
激励顾名思义指激发、鼓励。激励原本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 将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在管理学中,激励就是指通过各种外在的或内部的 刺激,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向组织目标不断前进 的管理活动过程。企业激励文化概念必须涉及文化的核心层—— 精神文化层。精神文化指 为社会多数成员所共有的并指导和支配他们行为的思想意识,包括思想信念、价值观念、行 为取向、道德规范、心理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观念形态。因此,企业激励文化可以这样概括: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采取各种满足人的需要的措施,激发人的工作动机,调动 人的潜在的能力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企业凝聚力, 增强企业竞争 力的手段在物质、精神上的综合体现。激励文化包含以下内容: 在科学分析企业员工需求 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它具有确定性、可靠 性、具体性的特点;通过道德、信仰、企业文化、价值观认同等文化层面来激励企业员工, 它一般不能对企业员工行为产生确定性的行为结果, 它对员工行为的激励是潜移默化和最为 深刻的,它具有深刻性、持久性的特点。
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方式。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 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
动因, 物质激励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的深入发展, 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不少单 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 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 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 极 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 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 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在二者的结合上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
人。 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 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 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二)、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
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严格执行, 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外部的推动力转化成一种 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制定制度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 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根据情况的改 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三)、 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
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 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 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工作以 增加员工的新奇感,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 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 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 IBM 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 ,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 任务, 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 结果, 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 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 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 并且制定出相 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到进一步发展。
二、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 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 体系。
(一)制定激励机制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陸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 环境等, 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 励制度, 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 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 20-30 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 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 “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 31-45 岁之间的 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 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 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 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 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 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 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二)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企业只有把各类员工的积极性都
调动起来,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不同 类型的员工,在调动他们积极性上必须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按照从事职业的不同性质,可 将企业员工划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三种类型。 管理人员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社交能力强、思维敏锐,工作上有一定的创造力和 开拓精神,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这类人员十分重视自身发展及自己的管理思想能否实现,其 需求层次决定了对他们的激励措施:
一是职务的提升, 即对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和社会地位 的提高,满足其对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是扩大职责范围,对其信任和重用,激发他们干好本 职工作的责任感,以满足其对信任的需求;
三是进行职位交流,拓宽员工知识面,激活组织 活力,以满足他们对开拓创新的需求;四是实施基层锻炼,增强他们拥有本岗位的荣耀感, 使其感受到现有岗位来之不易,达到激发积极性的目的。 专业技术人员肯学习、爱钻研,工作踏实,具有较强的成就感,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对 企业的培训及施展自己才华的机制十分重视。
对他们的激励措施:
一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用优厚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公关、技术创新的各项制 度;
二要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企业决策,倾听并尊重他们的意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深造机会;三是提升其专业技术职务,将 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学术报告等作为对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提升前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评 价,符合条件的被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生产一线的人员文化层次低,工作内容具体单一,体力劳动所占比重大,工作环境相对 差。他们讲实惠,期望领导的关心。对他们的激励措施一是制定工作目标,目标的最终实现 预示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和个人收益的增加。 要帮助和指导他们制定出分步实施, 并与企业目 标相一致的工作目标;
二是选树模范人物为学习的榜样以引导一线工作人员的行为达到组织 目标所期望的方向;
三是遇到困难,管理人员要身先士卒,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四是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增强员工的安全感,以达到激励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五 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企业管理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走向规范化管理, 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系统、 制度方法被建 立起来,成为企业对“人”管理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一种更趋“知识型”“文化型”的 、 柔性管理也愈来愈被重视,其中“激励管理”已成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 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下属进行心理分析、能力分析及人性分析,将下属分为几个不同的 群体,对不同的群体施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和激励策略,进而制定出企业整体激励机制,最终 实现使企业与员工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地开发企业职工的潜能, 使企业内部人员都能人尽其力, 积极 主动递为企业的目标服务。 必须想法设法地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热情。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 业建立人力资源优势的基础, 人力资源应该属于企业的物质资源的一部分, 是像其他企业资 源一样,企业巨大的财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企业管理是决定企业组织效率更为重要 的因素。企业组织问题就是有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最终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 是激励问题,因此激励是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卢建昌,牛东晓.电力企业管理【M】 北京:电力出版社,2007
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王关义,刘益等.现代企业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逯扬.关于新时期企业管理激励机制的创新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
孟含琪,贾丹妮.中国企业管理文化中的激励文化【J】,中国市场, 2010年
彭南珍. 浅谈企业管理激励机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年第10期
阿布力米提· 卡依木. 企业管理激励机制解析【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0年
刘娜欣, 论企业管理激励机制【J】, 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 年
郭太祥. 题名:论企业管理激励机制构建【J】, 商场现代化 ,2007 年
蒋文新, 中小企业管理激励常见误区及对策【J】, 《经济论坛》,200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