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增长动力正在进行深度变革。旅游业因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在国内,除中旅集团、华侨城、首旅集团、锦江国际等大型旅游集团外,万达、恒大、复星等各大企业集团竞相进入旅游业,以阿里旅行、同程旅游为代表的在线旅游异军突起,积极抢占市场。作为绿色、低碳、环保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旅游业地位显著提升,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行业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01年至2015年,我国旅游总收入从5000亿元增长至4.13万亿元,15年间增长了8倍之多(图1)。至2017年,全国旅游业实现旅游总收入5.4万亿元,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约占GDP总量的11%,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超过80%,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8000万人,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为10.3%。2015年至2017年,我国旅游业综合最终消费占同期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额的比重超过14%,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
2. 旅游需求旺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外出旅游、休闲度假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激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为50亿人次,人均出游已达3.7次,国民旅游大众化成为常态,旅游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旅游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位列“五大幸福产业”之首。
3. 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 旅游业因其特殊的行业属性,在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吸纳社会就业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渠道,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并制定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鼓励支持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旅游业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目前国内已有三分之二的省市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以优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普遍共识,包括山东在内的各地政府都纷纷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建立旅游综合化治理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
二、当前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1. 旅游市场规模快速扩展,主要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过近40年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2012年至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从2.27万亿元增长至4.5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1%;国内游客人数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17年国内游客人数达到50亿人次,比2012年增长69.0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08%(图2)。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4亿人次,出境旅游市场达1.3亿人次,均创历史新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出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均位居世界第一。
2. 旅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 旅游业作为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吸引了国有、民营等各方资本的竞相进入,经过前一段时期疯狂竞逐、逐步回归理性后,旅游投资仍然增长强劲。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突破1万亿元大关后,2016年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29.1%(图3)。2017年旅游投资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民间资本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军,投资占比达到60%。此外,政府部门通过设立专项建设资金、旅游产业基金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业,带动形成了以民营资本为主、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投资格局。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144支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
3. 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开始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新兴消费群体的崛起,开始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以80/90后和中产阶级为代表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已成为市场需求的主导者,其消费理念从过去的炫耀性、从众性、低品质、浅层次消费向环保健康、个性化、时尚化、高品质、体验性消费转变,更关注旅游内容的可体验、可参与程度及丰富度,对优质品牌和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新消费时代的到来,并倒逼旅游供给方的创新。旅游业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旅游并重转变,从浅层次旅游向高层次旅游转变,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
三、目前旅游各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综合性产业,产业体系较为庞杂,除了包括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等的旅游基本行业外,还涉及旅游交通运输、旅游商品、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设施设备等众多行业和部门。从旅游业主要行业发展情况看:
1. 各类旅游景区加速发展,但不均衡现象突出。 旅游景区景点作为旅游业的核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目的地。从数量看,目前我国各省市景区景点共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40个,包括5A级249个、4A级3034个,景区数量较多。但由于各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状况、可达性千差万别,以及景区本身不可移动性,各景区景点发展差异性比较大,景区等级秩序较为明显。
以故宫、泰山、三孔、苏州园林、厦门鼓浪屿、张家界等为代表的5A级旅游景区属于品质最高的旅游景区,但这类景区多为政府各主管部门的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具有较大的垄断性。二、三类资源景观较好的景区,经过十多年开发目前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天花板”效应,各景区由于缺乏特色和体验性等问题,吸引力普遍下降,除黄金周旅游旺季外,大多数时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发展状况并不乐观。2016年,旅游景区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仅为1.17%,净利润增长率则下降11.65%。
虽然受价格限制、经营水平等影响,旅游景区绩效方面的指标相对较低,利润情况一般,但目前国内景区景点接待规模持续增长,景区企业对规模指标的信心指数整体仍较为乐观。2016年游客对景区景点的满意度指数依然呈持续上升态势,均处于“基本满意”水平。从投资角度来看,由于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和传统领域投资机会的减少,地产、煤炭、农业、水电、保险等各方资本近年来纷纷介入旅游产业发展。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全国旅游业完成投资超过1万亿元,其中旅游景区类(包括景区、主题公园)项目比重最大(图4),占全部旅游投资的50%以上。
具体来看,以景区、特色小镇、主题公园为代表的目的地资源成为热点。其中, 景区类投资占比最高 ,相对于人文景区,自然景区的资源禀赋更受到投资机构青睐,资源禀赋高、有特色资源的景区争夺正变得激烈。
特色小镇方面 ,在国家住建部、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倡导下,近两年包括房企在内的各路资本“扎堆”进入特色小镇建设,我国特色小镇呈现全面开花、爆炸式增长之势,初步统计目前国内各类特色小镇项目总量已超2000余个,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2017年国家四部委发文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防止“千镇一面”和房地产化。
主题公园方面 ,在创意驱动、科技支撑、多元发展的推动下,依旧汇聚了国内外巨额资金,总投资规模超千亿。但国内主题公园本身投资额巨大,运营成本高,生命周期短,经营风险度较高,目前绝大多数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此前,国内在发展主题公园方面曾经有过极为惨痛的教训。在新一轮主题公园热的推动下,预计在2020年左右将迎来主题公园的集中开业期,届时主题公园区域竞争将进入更加白热化状态。
2. 酒店住宿业缓慢复苏,行业处于重塑变革阶段。 目前,我国住宿业正经历一个分化、整合与融合交织的过程,在经历低谷之后,正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从数量上看,2016年我国住宿业共计1.9万家。其中星级饭店1.16万家,包括五星级824家、四星级2425家、三星级4977家。酒店住宿业虽然星级酒店行业整体已实现盈利,但盈利性仍然不强。近几年全国星级饭店数量和营收均出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9861家星级酒店的累计净利润仅为4.71亿元;酒店类上市企业净利润增长率则下降了24.1%。有限服务连锁酒店已从初期的高速增长步入缓慢增长阶段,增长率从2007年的87.4%降至2016年的12.4%;经济型酒店市场已经相对饱和,步入了入住率和房价双下滑的发展阶段。以民宿为代表的新兴业态经过爆发式增长后,近两年逐渐进入规范管理阶段。整体上看,随着住宿业的品牌化程度和连锁化率持续提升,国内酒店住宿业星级酒店、品牌酒店和非标住宿“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3. 传统旅行社持续萎缩,在线旅行市场进入相对稳定期。 国内传统旅行社鱼龙混杂,运营管理模式落后,服务缺乏特色,价值含量低,容易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行业多年“散、小、乱、弱”等问题仍未到的有效解决。传统旅行社模式面临巨大挑战。2016年,全国旅行社总量同比仅增长1.72%,增速放缓,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同比减少2.13%。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加灵活、自由的出行方式,散客化、自由行成为主流,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和营收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在线旅游业8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11.6%,净利润增长率为10.3%。从在线旅游业的行业结构来看,企业梯队间规模差距明显,市场格局已趋向稳定。以用户月有效使用时间占比为指标,在线旅游行业总体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其中携程、去哪儿等几家优势企业占据用户使用时长的70%以上,而其他中小企业占比不足30%。
通过以上分析,虽然从长期看,旅游业属于发展前景好、成长性强、市场空间大的朝阳产业,政府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旅游业,但无论从目前行业利润水平、企业盈利状况、还是市场结构、市场竞争程度等来看,除了个别细分行业外,旅游企业本身发展情况并不十分乐观。
四、未来旅游业发展前景与趋势分析
根据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旅游业将迎来快速增长的重要机遇期。面向未来,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旅游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1. “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综合要素体系日趋完善,在原来“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新要素,旅游业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如2017年主板上市的天目湖,其主打内容就是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会议商务、体验采摘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在各方面共同推动下,国内“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呈现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
2. 旅游业存在巨大投资机会。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全国旅游投资继续保持逆势上扬的态势,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2016年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较房地产投资增速高22个百分点(图5)。预计到2025年,中国对旅游业的投资规模将达2787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投资国。近年来,随着旅游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快速增长,大型非旅集团也纷纷介入旅游业发展,争夺旅游投资的“风口”,BAT(芝士回答、阿里巴巴、腾讯)投资旅游业累计已超过160亿元,旅游业投资潜力仍十分巨大。
3.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趋势。 未来旅游业发展将向跨界融合方向迈进,以传统观光游览为主要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海洋、科技、文化、健康医疗等行业开始深度融合,催生了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海滨旅游、健康旅游、科技旅游等一批新兴业态。未来这类多样化、特色化、定制化、全域化的旅游项目将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与接受,是未来投资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方向。
五、发展旅游业务的相关建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步提高,旅游消费需求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旅游业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市场前景相对广阔。在战略层面上,应从产融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旅游业纳入发展战略体系,尽早谋划、提前布局,积极开拓旅游业务。但通过对旅游各行业的分析,在发展投资旅游业过程中,我们还要进行充分论证,理性分析,谨慎投资。从产业发展、融合发展和“旅游+”的角度,要“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发展旅游”,稳健发展旅游业。
1. 避免进入单纯景区开发,积极发展旅游复合型项目。 在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旅游核心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景区逐步向综合化、智能化、体验化方向发展,泛景区化特征日趋明显,单纯性观光游览逐渐成为过去时。事实上,国内已很少有企业再做单纯的旅游项目,而更多是借助旅游强大的集聚效应、吸引人流等方面的优势,发展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产业,进而获取更大的综合性收益。在具体细分领域, 一是 休闲度假区建设: 包括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综合体、特色旅游小镇、特色商业街区等; 二是 与休闲农业相融合的乡村旅游: 包括休闲农庄、特色乡村、乡村精品民宿; 三是文化旅游: 包括大型演艺、主题公园、音乐公园、 文创艺术中心 等; 四是康养旅游: 包括中医药养生基地、体检机构、治未病中心、养生度假基地和老年旅游产品等。
2. 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发展旅游金融业务。 旅游与金融的结合也将是一个重要方向,在消费升级、互联网、云计算技术推动下,出现了“旅游金融”新业务模式。目前,一些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开始推出各类旅游金融服务项目,基本覆盖了保险、理财、分期、消费等多种形式。如途牛网的“途牛宝”、携程网的“携程宝”、京东的“旅游白条”、驴妈妈网的“小驴分期”等等。此外,还有旅游企业开发了针对旅游业上下游厂商的理财及预付款产品。从参与的金融机构来看,目前主要有商业银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等。随着未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金融类项目将迅速扩展,成为资本投资布局的重要领域。
3. 投资布局智慧旅游和旅游装备制造业。 在云计算、物联网以及VR信息技术催生下,旅游业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发展,智慧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应运而生,发展迅速。国家政策层面也提出要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成为未来旅游业重要发展方向。同时,随着旅游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休闲度假时代,也催生了 对邮轮、游艇、房车、低空飞行等高端旅游装备的巨大需求 。智慧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业具有高成长性、高知识性、高增值性等特征,极具投资价值。企业可针对这一细分领域,加快布局。
一是 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 包括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大数据应用、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政务、未来景区等; 二是新型旅游装备制造业 :包括邮轮游艇、飞行器、游乐设施、房车、滑雪和高尔夫用具等。 三是低空旅游: 包括低空旅游线路开发、航空旅游小镇、低空旅游飞行器等; 四是在线旅游: 包括目的地旅游资源整合、内容创造性产品以及分享型旅游产品等。
4. 谨慎发展传统旅行社和酒店业。 从投资角度看,传统旅行社行业虽然进入门槛低,但由于运营模式落后以及行业自身存在的各种弊病,已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行业处于整体下滑趋势,进入价值不大。星级酒店由于投资规模较大、运营成本高、利润率较低,投资回收周期普遍较长,如无相关专业人才、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积累,发展星级酒店业需慎重,除作为大型文旅综合体配套项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