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的1 [dì ㄉㄧˋ][《广韵》都历切,入锡,端。]1.明亮;鲜明;明白。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眉联娟以蛾扬兮,朱脣的其若丹。”《韩诗外传》卷一:“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後能见。” 唐 刘希夷 《代闺人春日》诗:“珠帘的晓光,玉颜艳春彩。”2.白色。 唐 黄滔 《送友人边游》诗:“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3.马白额。亦指白额的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刘备 持的突围,其处也。”参见“ 的颡 ”。4.箭靶的中心。《诗·小雅·宾之初筵》:“发彼有的,以祈尔爵。”《文选·曹植〈白马篇〉》:“控弦破左的,右发摧 月支 。” 李善 注:“的,射质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言中理准,譬射侯中的。” 明 徐渭 《奉侍少保公宴集龙游之翠光岩》诗:“宝马嘶羣行杂锦,红旗悬的射穿杨。”5.目的;标准;准绳。《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则说者多‘棘刺’、‘白马’之说。” 唐 柳宗元 《陆文通先生墓表》:“其道以生人为主,以 尧 舜 为的。” 宋 叶适 《梁父吟》:“ 汉氏 之为的兮,而不遗其馀民。”《清史稿·礼志一》:“沿及 汉 唐 ,讫乎 有明 ,救敝兴雅,咸依为的。”6.琴徽。《文选·枚乘〈七发〉》“九寡之珥以为约” 唐 李善 注:“《字书》曰:‘约亦的字也,都狄切。’的,琴徽也。”7.古代妇女面部装饰的红点。 汉 王粲 《神女赋》:“税衣裳兮免簪笄,施华的兮结羽钗。” 晋 傅咸 《镜赋》:“珥明璫之迢迢,点双的以发姿。” 明 徐渭 《画红梅》诗:“无由飘一的,娇杀 寿阳 眉。”8.指尖耸的山峰。 南朝 梁宣帝 《游七山寺赋》:“神篢嵒嵒而独立,仙的皎皎以孤临。”“神篢”,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卷三引作“神嚻”。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山川》:“壑之凸凹者曰嚣,峯之尖射者曰的。”9.用同“ 滴 ”。《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岂知红脸泪睁搭的如珠,往(枉)把金钗卜,卦卦皆虚。”《敦煌曲子词·洞仙歌》:“寒蛩响,夜夜堪伤,泪珠串的,旋流枕上。”10.通“ 嫡 ”。指宗法制度下家庭中的嫡长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弑贤唯早岁长而立幼弱,废正的而立不义。”11.通“ 嫡 ”。指血统亲近者。参见“ 的亲 ”。12.通“ 嫡 ”。指正统。《新唐书·突厥传下》:“ 突犄施 、 乌质勒 , 西突厥 别部也。自 贺鲁 破灭,二部可汗皆先入侍,虏无的君。”13.通“ 菂 ”。莲子。 晋 潘岳 《芙蓉赋》:“丹煇拂红,飞须垂的。”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青房兮规接,紫的兮圆罗。”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作“紫菂”。 唐 李商隐 《李夫人》诗之二:“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 宋 王安石 《岁晚》诗:“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一本作“ 菂 ”。的2 [dí ㄉㄧˊ]1.确实;准定。 唐 白居易 《百日假满》诗:“但拂衣行莫回顾,的无官职趁人来。” 明 李贽 《〈西征奏议〉後语》:“彼桀骜者遂欲以招抚狃我,谓我于招抚之外,的无别智略可为彼制,不亦谬乎!”《儒林外史》第四七回:“ 余大先生 来说:‘节孝入祠,的于出月初三。’”2.究竟;到底。《陈书·傅縡传》:“彼呼此为彼,此呼彼为彼,彼此之名,的居谁处?” 宋 苏轼 《光禄庵》诗之二:“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闻 岳州 更有公墓,但未知的在何许。”的3 [de ˙ㄉㄜ]1.构成“的”字词组。表示修饰关系。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则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宣和遗事》後集:“虏酋大怒,执 傅察 而杀之。 察 乃 傅尧俞 的从孙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清秀的容仪比得 潘安 、 宋玉 丑恶。” 元 刘致 《水仙操》曲:“风流煞斗草的 西施 。” 丁玲 《母亲》一:“金色的阳光,撒遍了田野,一些割了稻的田野。”2.构成“的”字词组代替名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比如一边有财有势,那趋财慕势的多只向一边去。”《儒林外史》第一回:“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指睁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七:“一位掌柜的,按照老规矩,月间并没有好多的报酬。”3.构成“的”字词组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平生踪迹无定着,如断蓬。听塞鸿,哑哑的飞过暮云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陈亮 ﹞知道了悔道:‘我只向 晦菴 说得他两句话,不道认真的大弄起来。’”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章:“ 赵雄 礼貌的和 剑平 握手,客气一番。”4.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水浒传》第三回:“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红楼梦》第十一回:“怎麽几日不见,就瘦的这样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在五月麦黄的日子, 冀中平原 上,打的天昏地暗,打的树木脱枝落叶,道沟里鲜血滴滴。”5.用于表示可能。 宋 王禹偁 《盐池》诗:“海末知难及,蕃青不的过。”6.用于指人的名词、代词和指职务、身分的名词中间,表示某人取得某种职务或身分。排《白毛女》, 小王 的 喜儿 ,我的 大春 ;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7.在插入某些动宾词组中间的指人名词或代词的后面加“的”。表示某人是动作的对象。别开 小李 的玩笑;别生我的气。8.用于某些句子的动词和宾语之间,强调已发生的动作的主语、宾语、时间、地点、方式等。 明 金銮 《那吒令·朱企斋园亭赏大红牡丹》套曲:“纔出的洞房,湿浸浸露凉。” 老赵 发的言,我没发言。9.用于句首某些词组后,强调原因、条件、情况等。大白天的,还怕找不到路?走啊走的,天色可就黑了下来啦。10.用在并列的词语后,表示“等等”、“之类”。犹言“什么的”。破铜烂铁的,他拣来一大筐;老乡们沏茶倒水的,热情极了。11.口语中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表示相加或相乘。一块两毛五的八毛二,两块零七;六平方米的三米,合十八立方米。12.用在陈述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此寺是 则天皇后 盖造的,後来崩损,又是 崔相国 重修的。”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诸位姊妹,天下这奴隶的名儿,是全球万国没有一个人肯受的。”他要走的;我骑车去的。13.用在动词后面,犹今言“着”。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你在茶坊裏坐的,我寻那傻厮去,这早晚敢待来也。”《水浒传》第七回:“只见女使 锦儿 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的!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14.用在动词后面,犹今言“了”。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 张千 孩儿,与你十日假限,到我私宅中,取的铺盖来。”15.戏曲语句中的衬词。参见“ 的3那 ”、“ 的3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