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半旗53次,其中31次系为中国国家领导人下半旗,17次为外国政治人物下半旗,1次为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遇难记者,另外4次则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和缅怀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全国哀悼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规定,特定人士逝世时,应下半旗志哀。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军委主席等国家级正职领导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对世界和平或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等。
历史由来
下半旗为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志哀方式,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
一天,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谨桐船长不幸逝世。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返晌判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不知何意。一打听,原来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长。
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致哀方式流传到欧洲大陆上,遂为各国所采用。
根据人们的猜测,水手们之所以半降下隶属于大英帝国的帆船的英国航海旗帜(叫Union Jack,即英格兰与苏格漏改兰旗帜相互重叠的样式),是为了给那面“看不见的死亡旗帜”腾出空间。在将英国航海旗帜降低高度的背后,他们强调的是,那看不见的死亡的标志正在“国旗”的上方飘扬。
总而言之,降半旗志哀的仪式,后来,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与公元纪年方式一样,首先是由于近几百年来,西方文明对世界造成的重大的影响所导致;其次,降半旗志哀的方式比较直观易懂,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这也是其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