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秦国的第二位皇帝,胡亥不仅得位不正,而且执政能力低下,当然不是一个好皇帝,胡亥最后的结局也很残,在赵高女婿的逼迫下,胡亥最终选择了自杀。
秦始皇三十七年,正在再一次东巡途中的秦始皇病故于沙丘。病故之前,秦始皇给长子胡亥写了一封玺书,书曰,“与丧会于咸阳而葬”。
虽然秦始皇在平津就病了并且很忌讳谈论死亡,但秦始皇写下玺书的时候应该已经很确定,他将不久于人世,或者返回咸阳后去世,或者没回到咸阳就去世,所以秦始皇要求扶苏立即从长城边上的蒙恬军中返回咸阳,参加秦始皇的葬礼。
扶苏于秦始皇三十五年触怒秦始皇并被秦始皇发配到蒙恬军中监军,将近两年之后,秦始皇于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写玺书给扶苏,让扶苏从边地返回秦国政治中心咸阳,其意义可不仅仅是让扶苏奔丧,而是让扶苏接班。
秦始皇将玺书封好,命令车府令赵高发出,但赵高却将玺书给扣下了。七月份,秦始皇病故,左丞相李斯认为,始皇病故于都城之外,若是被始皇诸公子及天下野心家得知,秦的政局就不会稳固,于是李斯决定秘不发丧。
赵高曾教胡亥学习狱律令法事,所以胡亥对赵高很好,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密谋,最终决定矫诏赐死扶苏,拥胡亥为二世皇帝。
以现在能看到的史料,秦始皇可能一辈子都未曾立后,或者秦始皇的正妻并未生育儿子,所以秦始皇并没有嫡子,只有长子,长子是扶苏。秦始皇之前,中国的政治实践一直是立嫡立长,如果帝王突然病故,没来得及立继承人,诸臣和百姓也会按照嫡长制的传统拥立嫡子或长子为新君,所以,就算没有秦始皇的那封玺书,扶苏也是最符合条件的继承人,这也是胡亥、赵高、李斯要矫诏赐死扶苏的原因,又因为胡亥是幼子,所以胡亥矫诏继位后,又对诸位兄长乃至姐弟大肆屠杀。
得位不正,又在继位后把屠刀对准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样的一个皇帝,几乎不可能是一个好皇帝。
胡亥矫诏赐死扶苏的时候,还要把蒙恬、蒙咐芹知毅两兄弟一并赐死,但蒙恬并没按照矫诏的要求自杀,而是上书,请求不死。
胡衡消亥在得知扶苏已死的消息后,本打算放过蒙恬、蒙毅两兄弟,但赵高不许,赵高昔日犯法,负责审理赵高的就是蒙毅,蒙毅经过审理,依照秦法,判赵高死刑。秦始皇认为赵高工作能力强,赦免了赵高,赵高才免于一死,由此,赵高恨上了蒙氏兄弟,终于有了借刀杀人的机会,赵高岂能作罢?
胡亥身为皇帝,却听从赵高的意见,残害忠良,这岂是一位合格帝王所应做的?
不仅蒙恬、蒙毅两兄弟为胡亥所杀,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等重臣也都被胡亥逼杀,这些重臣的被残害,直接导致了秦国无人可用,以至于秦国最终要应对陈胜、吴广大起义时,只能派少府章邯领兵。
胡亥最离谱的是整天蹲在深宫之中,不理政,国家大事小情都由赵高来决定,以至于后来闹出指鹿为马的事情来,指鹿为马就是赵高命人前来一只鹿到朝堂上并且宣布,这只鹿是一匹马,然后问朝堂上的群臣,这只鹿是不是马,有的说是鹿,有的说是马,说是马的,后来全被赵高给搞了,朝堂上下都是赵高的人或是阿谀奉承之辈。
国家被胡亥搞成这副鬼样子,岂能不亡?胡亥又怎么可能是一位好皇帝?
秦二世三年,沛公刘邦率众抵达武关,赵高担心胡亥知道秦国已是大厦将倾而诛杀自己,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女婿阎乐去逼杀胡亥。
阎乐率数千人突破胡亥的守卫,来到胡亥面前,胡亥大怒,责备左右,方知实情,悔之晚矣,但面对如此不利于自己的局面,胡亥却罕见地展现出一个权力动物所应具有的操作,胡亥在阎乐面前不住地讨价还价。
胡亥问,“丞相可得见否?”阎乐已经让胡亥自裁了,胡亥还转移话题,要求见丞相,也就是赵高,这说明此时的胡亥很清醒,他清楚地知道,虽然自己的防卫被暂时突破了,但他还有反击的机会,他所谓的要见赵高,就是要拖延时间。
得知自己见不到赵高后,胡亥又说,“吾原得一郡为王。”这时候的胡亥,已经不自称“朕”了,而是自称“吾”,表现得足够低三下四,其实还是期望可以东山再起。
在得知不能做王的之后,胡亥又退一步,要求做万户侯,仍旧不被允许,胡亥又退一步,要求和妻子去首扒做普通百姓,像诸公子那样的普通百姓,阎乐仍旧不许。至此,胡亥退路皆无,翻盘机会也没了,阎乐又指挥兵卒杀入,胡亥知自己死期已至,不得已,自杀了。
再怎么说,胡亥也是一位帝王,最后被阎乐硬生生地给逼死,被逼死之前,胡亥一点帝王的尊严都没有,这样的结局很惨了。
更惨的是,胡亥死之前是皇帝的身份,但死后却被赵高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安葬,这是对胡亥赤裸裸的羞辱,等于不承认胡亥的皇帝身份,事实上,胡亥虽然做了三年皇帝,但秦国大事小情都由赵高来决断,最后连生死都由赵高来决断,胡亥不过是赵高的一个傀儡罢了,算不得真正的皇帝。
总而言之,胡亥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得位还是执政,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当然也谈不上是一个好皇帝,而胡亥最终被阎乐逼杀,还被赵高以百姓的身份安葬,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很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