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掘皮明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节、植树造林、优化资源配置等治理二氧化碳的手段,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甚至是回收利用,以此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的。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判告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
碳达峰和碳中和出现的原因: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时代,全球的温室效应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人们在感受到环境逐渐恶劣的同时,也在不断为治理环境而努力着,毕竟这关乎着人类的共同家庭,所以环境治理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环境治理的热点,其中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两个常听到的词,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们的含义。碳达峰有其自身规律,政策驱动可提前达峰,目前全球已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是发达国家。排名前15位的碳握轮排放国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亚、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实现碳达峰。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这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着力点,也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疫情后全球实现绿色复苏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增添了新的动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碳达峰的作用:碳达峰可分为自然达峰、社会变动和政策驱动达峰三类。自然达峰过程,与一国产业结构及城市化率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服务业占比达到70%左右时碳排放就开始达峰并持续下降;城市化率达到80%左右时,碳排放也开始达峰并下降。在此过程中,环境政策规制在客观上对碳达峰起到协同促进作用。
碳中和的意义:一方面,碳中和意味着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在很大程度上脱钩。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高碳的发展方式,从过去过于强调工业财富的高碳生产和消费,转变到物质财富适度和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低碳新供给。
另一方面,大幅减排和实现碳中和,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模式转变,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绿色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中“从无到有”出现,非绿色的供给和需求则不断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