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意思不同
希伯来,译自英语Hebrew,在犹太语中意为“渡过”,“大河那边的人”。列王时代,非利士人称以色列的军队为希伯来人。故其有强调人种和信仰的意思。
“犹太人”(Jew)来自希伯来文“犹大”(Judah)一词的希腊文与拉丁文译名,最初是希腊、罗马人对犹太人的蔑称,后逐渐为世界通用,失去贬义,凡以色列民族留存下来的后代均称为“犹太人”。
2、生存时代不同
一般说来,“希伯来人”主要是用来称呼从亚伯拉罕到摩西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50年间的七百多年间)的古犹太人。凡由亚伯拉罕而生的子孙都是希伯来人。
而犹太人(希伯来语:יהודי)指失去主权并在主后68年开始大肆反抗统治者罗马人的犹大人(犹大人特指南国以犹大支派为主,包括便雅悯支派的南国人。)。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犹大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开始自称为犹太人。
扩展资料
在波斯时代,由于以色列国的灭亡,在先知的警示下,很多以色列人都回归到犹大国的一神信仰,重新敬拜上帝,这时其他支派逐渐并入犹大支派,以色列人被统称为“犹大人”,但支派内部还是会有单独称呼,如“犹大人”、“利未人”、“以法莲人”、“便雅悯人”等。
以色列人被称为“犹太人”,基本是中文翻译造成。希伯来语中的“יְהוּדִי”(犹大族),发音近似“尤太”(据传某些现渗衫代犹太人希望能将“犹太”正名为“尤太”,因“犹”中的犬部有歧视意味……),写做“犹太”。
我国的犹太教民族也就是中国的犹太人,主要分布在河南开封一代,因中国政府表现的宽容态度,犹太人与中国人通婚,现在已不易分别出。二战时期上海曾收留了不少犹太难民,至今上海仍有几所犹太会堂。
希伯来人的一神教信仰经过长年恪守,延续到如今,犹答睁太民族主要还是信奉犹太教。从士师时代起,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被视为巴勒斯坦地区的重要宗教,犹太人的律法书被称为“巴勒斯坦典籍”。
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授发(由真主委派天使传授给穆罕默德,再由穆罕默德传播、授予信徒)《古兰经》。其中大量律法、法则与犹太教的《摩西五经》一致。
再有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坚定的一神教,有考古学者研究认为,《古兰经》与《摩西五经》基本同源。
另外,黑犹是指以色列亡国后流散、定居在北非各地,与当地人通婚的后裔,在第二圣殿时期没有回国,公元初期一直留守在当地。因为其犹太人血统,二战时也曾受到一些逼迫,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曾大批接受这样的犹太人回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丛举腔百科-犹太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希伯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