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九>生活百科>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孤疑,什么意思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孤疑,什么意思

2023-09-20 14:36:55 编辑:zane 浏览量:617

意思是:用兵最大的危害,就是拿不定主意,给三军带来灾难的,是多疑不决。

出自战国吴起《吴子兵法·治兵第三》。

原文: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译文:

吴起说:但凡在两兵相接的战场,尸横遍野的地方,抱着必死决心就能生存下来,有侥幸存活的心理则会死去。善于带兵之人,犹如坐在漏水的船中,伏在燃烧的房屋之下,即使聪敏的人也来不及策划,勇敢的人也来不及发怒,只有这样才能与敌人作战。因此说:用兵最大的危害,就是拿不定主意,给三军带来灾难的,是多疑不决。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孤疑,什么意思

扩展资料

《吴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春李著名军事著作,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今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上下两卷。

《图国》篇讲述“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争论。《料敌》篇主要讲述如何判断敌情,因敌制胜的问题。《治兵》篇主要论述如何治军,指出战争的胜负不是取决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与军队是否法令严明,赏罚必信,打不散,拖不垮。

《论将》篇主要论述将帅的重要和对将帅素质的要求,将帅为全军的统帅,必须刚柔兼备;将帅必须依靠金鼓,旗帜和禁令,刑罚来治军和指挥作战。《应变》篇阐述了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应变之术和作战方法。《励士》篇主要讲述如何激励士气。

《吴子兵法》是在封建制度确立后,战争和军事思想有了显著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时,军队成分的改变,铁兵器和弩的广泛使用以及骑兵的出现,引起了作战方式的明显变化。它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战争理论、军队建设和作战指导方面的观点。

它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把政治和军事紧密结合起来,所谓“文德”,就是“道、义、礼、仁”,并以此治理军队和民众。强调军队、国家要和睦,主张对战争要采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

主张兵不在多,“以治为胜”。治,就是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要求选募良材、重用勇士和志在杀敌立功的人,作为军队的骨干;对士卒的使用要因人而异,以发挥各自的特长;按照同乡同里编组,同什同伍互相联保,以对部众严加控制;将领必须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奖励有功者,勉励无功者,抚恤和慰问牺牲将士的家属,以恩结士心,使其“乐战”、“乐死”。

强调料敌用兵,因情击敌。针对齐、秦、楚、燕、韩、赵六国的政治、地理、民情、军队、阵势等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作战方针和战法。

还强调“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指出有八种情况,不需再卜问吉凶,即可向敌进击,在十三种情况下要“急击勿疑”,旨在乘隙蹈瑕,不失战机;又列举了不需占卜即可决定不与敌作战的六种情况,要“避之勿疑”。

还注重“应变”,提出击强、击众、谷战、水战、围城等具体战法。它最早对养马和骑战做了专门的论述。

《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野消因颂森知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现有日、英、法、俄等译本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子兵法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九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9.com/life/300218.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