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的概念首次在费孝通先生的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我们的社会格局好像是把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至今这种差序格局仍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源蚂,这种格局形成了以下三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在差序格局中,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己那个圆的中心。越为靠近中心则越为重要、亲密,而越为靠近边缘则越为疏远。处于中心的自我自是最有理由自私行事的人。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公德心差,各扫门前雪已属好的了。是自己的,事事关心,不是自己的,能占点便宜就占点,占不了拉倒,但是要想让谁为了公物(务)贡献点什么,那就是别想。前些年,独生子女极其自私的现象很是引人关注。其实,哪怕不是独生子女又如何呢?不外乎家外斗完,家里斗,一切还是要以自我为中心的。往往一个人为了小团体而与大团体争利益,总是有理所当然的理由,因为这不是为己而是为公。当小团体下手陵再无小团体时,图穷匕见,为己的目的终于显现出来了。争来争去总归是为了自己,只是所打的幌子不同而已。 《大学》中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诲。这种推而广之、依次递进的人生理想实现路径,如果一不小心走向了反面就变成了,为了治国可以不顾天下,为了齐家可以不顾治国,而为了个人可以不顾齐家。极端一点的例子:秦桧为保权位而构陷岳飞,卖国求和;石敬瑭割让割让燕云十六州甘当儿皇帝。随处可见的,一些贪官污吏可以心安理得的为一己之私,一家之荣华富贵,滥用公权,损害国家利益、破坏社会公平。 这种差序格局反应在人际关系中便成了对不在圈子里的人极为冷漠而对于圈子内的人极为热情,对于圈子外围的人稍显怠慢而对靠进中心的人甚是亲密,但是再亲也亲不过自己。甚至于因为这种差序而不顾是非。集中的体现在对法律和道德的实施上,因之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不亲的人,对了也是错。亲近的人错了也是对,也是有情可原、理所当然。而如果是自己错了,更是一千个可以原谅,一万个可以饶恕,甚至于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将错误转嫁给圈子里的其它人。 这一点在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对比中就可以看的更清楚一些。在西方社会中,他们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同样的公道。美国独立宣言中开宗明义:全人类生来都是平等,他们都有天赋不可夺的权力。就是渊源于此种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圈子大,有的人圈子小。人人都想成为圈子大的人,因为这就意味着有足够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在圈子里彼此的互利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交易。 而想把圈子做大,首要的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心。越强大的中心会支持越大、越多的圈子。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而当作为中心的自己衰落之时,过往种种很可能烟消云散。极端一点的例子:战国时期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很多人官瘾极大,就是怕一朝下台而昔日故旧形同陌路。人人都在感慨事态炎凉,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事态炎凉之人? 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就是这种圈子的一种扩大,由家而及天下,形成一个家天下。而既然是家天下,有法可依便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真正起到维系作用的是三纲五常一类的伦理观念。而维雹薯埋护我们个人小圈子的最强有力的力量是血缘次而是交情、同窗情、战友情以及各种情。 当一旦以情作为依托而维系团体时,因为情本身的富有弹性而使得不确定性增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式创业总是亲人式合伙,仇人式散伙了。就是因为初创时期,大家为了共同利益,努力追求的是把蛋糕做大,在财富高度增长的前提下,分配问题是其次的。而当发展到一定限度,彼此之间就开始盘算着,谁吃亏谁占便宜了。最终的结果是,重感情的吃亏,轻感情的占便宜。正是因为感情这东西,本身衡量的标准就不一,可能双方都觉得自己已经仁至义尽,自己是吃亏的一方,如此而来矛盾越积越深直至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