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的结构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巾。“常”汉语一级字,读作cháng,形声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穿在下身的衣服,也泛指衣服。引申为恒久、经常之义,还用来指法典、伦常等。字源演变:形声字。从巾,尚声。“巾”为形旁,“尚”为声旁。《逸周书·度邑》:“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常有固定不变,恒定的意思。《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左传·昭公元年》:“疆场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由不变的引申为普通的,一般的。如:老生常谈。由恒久引申为经常,常常。《列子·天瑞》:“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由固定不变引申为规律,准则。《荀子·天论》:“天行有常。”常又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丈六尺。古代衣巾之类字多通用,裳也写作常。后世常、裳二字的用法发生分歧,其中裳字仍保留着它的本义,指下身的裙,而常字则多借用为恒久、经常之义,又用来指法度伦常等。上中下结构的字是由三个汉字单位构成的字。如:“意”字就是由“立”、“日”和“心”三部分组成。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九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9.com/life/34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