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句俗语,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著作《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如下: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白话释义:
公孙丑问道:“如果让您担任齐国的卿相,能够实行您的主张了,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业或王业,也不必感到奇怪的了。如果这样,您动心不动心呢?”孟子说:“不,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公孙丑说:“如果这样,老师就远远超过孟贲了。
孟子说:“做到这点不难,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动心了。”公孙丑问:“做到不动心有什么方法吗?”孟子说:“有。
北宫黝这样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退缩,双目被刺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
孟施舍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势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畏惧罢了。’(培养勇气的方法,)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
这两人的勇气,不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也不去恐吓。
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扩展资料:
诗文赏析
孟施舍之勇是以不胜为胜,是敢拼之勇,对自己所做之事无所畏惧。孟施舍的守约,就是坚守一定的原则,即“视不胜为胜”,不像北宫黝没有原则的睚眦必报。但孟施舍的守约守的只是气。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尽管孟施舍的守气有了一定原则,但与曾子转述的孔子提倡的大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曾子实践的是孔子提倡的大勇,这个大勇是有原则的,“约”就是原则。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滚毁氏虽千万人吾往矣。”
孔子提倡的大勇与北宫黝孟施舍的斗狠斗勇有本质的区别,是君子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完善,是勇余芹于坚持正义而修正错误,勇于反躬自省。该前进,不以平民身份为卑;该退缩大散,不怕被人耻笑,当着成千上万的人的面也要退缩,是特立独行,是当仁不让。
它既不是打架斗狠,也不是自不量力,而是理性支配下的行为,义无反顾,不在意身份高低,不患得患失,不顾虑多少人知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