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这样的:1928年8月30日的一天,四个团的敌军趁红军主力下山之际向黄洋界进攻了。黄洋界是井冈山上最险要的一个哨口,海拔1300多米。这里山势陡峭,除二条小路外,没有其它路可走。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建立后,黄洋界哨口成了阻挡国民党从宁冈方向进攻根据地的天然屏障。朱云卿、何挺颖、陈毅安等率一营红军设置了篱笆、擂木、滚石、壕沟等防线。为了打退敌人,节约子弹,井冈山军民头一天就在上山的路上埋下许多竹钉子,可别小看这些竹子削得尖尖的钉子,经过火烤、尿浸,它就像一颗颗不爆炸的地雷,敌人要是踩着这些竹钉子就要见血、发脓,爬不上来。红军还把防守的工事修得牢固,阵地前堆满了大石头。原来红军子弹少,每个战士仅能领三、五发子弹,关键时候往下扔石头,威力还不小。红军还建筑擂木工事,能杀伤不少敌人。从宁冈通往黄洋界只有二条小路,进攻的敌人虽多,却分散不开,只好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当敌人接近红军阵地时。一声令下:“打!”红军战士几乎弹无虚发;石头、擂木翻滚直下,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敌人阵脚一乱,四处乱窜,不少敌人踩上井冈山军民埋下的竹钉,脚上顿时鲜血直流,疼得连滚带爬往山下逃命。敌人的进攻又一次被打退了。从上午打到下午,敌人连续发起了四次进攻,除在阵地前留下越来越多尸体外,一无所获,红军阵地坚如磐石。下午四点多,红军军械处的同志把一门迫击炮修好后,火速从茨坪送到阵地上。战土们有了炮,士气更加高昂。架好炮,向敌人连发三发炮弹,因受潮的原因,头两发炮是哑弹,第三发炮弹腾空而起,呼啸而去,正好落在山下敌军的指挥所。接着军民在煤油桶里放鞭炮,战士们喊的冲杀声,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攻声势。敌人听见炮声,以为红军主力回山了,惊恐万状,趁夜雾弥漫,下山逃遁了。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仅受伤几人,敌人却死伤两百多人。这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战斗,保卫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成为革命时期一大美谈,当之无愧是军事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