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指马鸣声;风声;草木摇落声等。见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基本解释:1、形容马嘶鸣声。马鸣萧萧。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车辚辚,马萧萧。——唐·杜甫《兵车行》2、风声。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3、冷落凄清的样子。4、(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引证解释: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宋·王安石《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2、萧条;寂静。 晋·陶潜《自祭文》弊亏:“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 唐·皎然《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3、形容凄清、寒冷。 晋·陶潜《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谈蠢 唐·韩愈《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4、稀疏。 唐·牟融《游报本寺》诗:“茶烟袅袅笼禅榻,竹租侍神影萧萧扫径苔。” 宋·李纲《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5、简陋。 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6、萧洒。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李约)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