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年来,摆脱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专制制度或者大波兰——立陶宛王国统治,建立自己的乌克兰主权独立国家,一直是乌克兰民族精英的理想。为此,他们前赴后继,鲜血洒遍了乌克兰大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乌克兰民族爱国团体于1917年3月7日成立“乌克兰社会团体联合拉达”(“拉达”为乌克兰语,“会议”、“议会”、“代表大会”之意)。1917年3月20日成立“中央拉达”,推举著名历史学家格鲁舍夫斯基为主席。格鲁舍夫斯基曾因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而被沙俄政府强制留居莫斯科。中央拉达成立时只要求享有更多的自治权,还没有提出主权独立的要求。同年6月28日,中央拉达建立总书记处,即乌克兰政府。7月11——13日中央拉达与俄临时政府会谈,7月16日双方达成谅解并相互承认。为此,乌中央拉达特别发布全民公告。但是8月17日,改组后的俄临时政府推翻了7月间达成的协议,不承认乌克兰总书记处的合法性。为此,俄国临时政府遭到列宁的猛烈抨击(见《列宁选集》. 中文第3版,第3卷. 1995年. 80页)。俄国政府这一措施加剧了乌克兰拉达谋求独立的愿望。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当天,乌中央拉达决定成立乌克兰地区保卫革命委员会。但是俄国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都曾试图趁机夺取基辅政权,均告失败。11月20日,乌中央拉达宣布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2月17日,苏俄人民委员会向乌中央拉达发出自相矛盾的“最后通牒”,一方面承认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但却要求它服从苏俄政权管辖。12月24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另起炉灶,成立乌克兰苏维滑茄腔埃中央执行委员及苏维埃政府。从此哈尔科夫成了征服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基地。直到1934年,古城基辅方始取代哈尔科夫,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的首都。 1918年1月8日乌克兰总书记处(政府)决定创建自己的军队。1918年1月24日,中央拉达在得到多国承认之后,宣布乌克兰为独立主权国家,总书记处改称为“人民部长拉达”,并决定组建本国军队。佩特留拉就是这支军队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他是中央拉达派驻军队总委员会的代表,负有领导责任。 西蒙·佩特留拉(1879——1926年)出身于马车夫家庭,青年时期就读于西部利沃夫大学。此后转变为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十月革命后,中央拉达走上与苏俄政权对抗的道路,他成为总书记处下属“保卫乌克兰特别委员会”(乌军最高指挥机构)三位领导人之一。佩特留拉曾两度出任乌克兰执政内阁首脑。 《钢铁》一书用了大量篇幅,把佩特留拉领导的乌克兰民族军,写得同德军、波兰军队一样可恶,认为三者沆瀣一气。其实不然。德、波军队是为了侵占乌克兰而战,民族军则是为了实现乌克兰独立而战。三者矛盾极深。1918年2月7日基辅遭德国联军占领,乌中央拉达和人民部长拉达被迫撤往日托米尔市,2月下旬——3月中央拉达在德军协助下又回到基辅,但是不久(4月27日)德军解除了乌克兰驻基辅信衫最有战斗力的民族军武装。4月29日乌奸斯科罗帕茨基就任乌克兰“盖特曼”(乌语,“首领”之意)。同年11月13——14日乌克兰民族同盟秘密聚会,决定起义推翻斯科罗帕茨基政权。12月14日执政内阁部队在佩特留拉率领下进驻基辅,转年2月佩特留拉就任执政内阁首脑。1919年5月9日,佩特留拉二度就任乌克兰执政内阁首脑。1920年21日佩特留拉兵败,率领共和国军纳粗队残部出逃,进入波兰领土后遭扣留。他流亡国外,直至1926年郁郁而死。今日乌克兰民众对佩特留拉领导的乌克兰独立斗争是满怀敬意的。 《钢铁》第二部的时代背景,主要写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至列宁逝世以后。这一部分的写作也有严重的主题思想错误。其一,宣扬一种不切实际的“世界革命”思想。例如,第二部第4章描写青年团要求参军,出国支援德国起义和攻打波兰首都华沙的场面。这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事实上,苏俄主导的德国起义?穴汉堡起义,1923年?雪很快就失败了,这次起义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斯大林等人背着病重的列宁发动的,代价不仅是花光了苏俄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积累的全部黄金储备,而且使德共和民众遭受了巨大的人员牺牲,客观上为德国重新军国主义化、法西斯势力上台制造了借口。1920年苏俄红军攻打华沙也因遭遇波兰军民猛烈抵抗,溃败而归。1921年在列宁的主导下,苏俄与波兰签订了与苏俄命运攸关的《里加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