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
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的,应当受理,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者行为表现为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交通肇事逃逸者的目的在于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因此需要追究交通肇事逃逸者的法律责任。从刑事责任的角度刊,交通肇事逃逸的概念主要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迹悔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2、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3、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4、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5、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的,应当受理,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是行为人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罩神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
造成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后果,并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造成死亡三人以上后果,并负事故同等责任;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并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
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姿闷正要责任,并具有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严重超载驾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