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总结一下,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中医源于圣人:
传统观点认为,中华医药知识是伏羲、神农、黄帝等上古圣人传下来的。
《淮南子》、《通鉴外记》就提出,“圣人出”才有“医方兴”和“医道立”;唐代医学家王冰认为中医学是“三圣(伏羲、神农、黄帝)道”。
因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等早期医学经典才会托名上古圣人之名。
这样的传说也非常多,如伏羲画卦,才有了阴阳学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了中医的药物学知识;黄帝与天师岐伯问答,始有《黄帝内经》。
2.医食同源:
中国古代医药传说有很多都认同这种观点。如传说神农尝百草,本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适于种植的谷物,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才有了药物知识的积累。
神农首先是农业之神,又同时被赋予成医药之神。又如,传说发明中药汤剂的商代成汤王丞相伊尹,本来是一名厨师,在烹调的过程中,发明了中药汤剂。古代中医治疗疾病也常常采用食疗的方法。
3.生产生活实践:
中医起源于华夏民族先民不断的、反复的生产生活实践,人们才能认识到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也只有通过生产生活实践才能发现解决疾病的方法。
也正是由于华夏民族几千年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医学才不断地得到充实与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