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的节日重阳节。关于他的叫法是因为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关于它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神,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神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一个叫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 。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九日并喊,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地”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团兆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神冲出汝河,哪瘟神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神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神刺死剑下。 人民问讯,奔走相告禁不住喜悦之情,举杯相祝。因为从此瘟神在也不能横虐人间了。 从此,古人将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每逢重阳节,人人佩戴,后世称之为「茱萸会」,或称重阳节为「茱萸节」。现今佩茱萸的习俗已没有了,但在汉代就已经有这风俗。 而唐代的名诗人以茱萸作出不少感物怀人的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咏菊花词也是汗牛充栋,最著名的莫过于女词人李清照的重九《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绝或野昼,端老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