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再度成为中日关系的热点,但很少人知道,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最有力的证据,几乎全部出自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的研究成果。
井上清的名字很容易和《天平之瓮》和《敦煌》的作者井上靖混淆,因为井上靖这两部小说都曾被改编为电影,并在中国上演过,他在中国的知名度更高。实际上,这是两位与中国都有良好关系的井上先生,井上靖是小说家,而井上清则是京都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井上清,1913年生于日本四国岛的高知县,1936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的文学部国史学科。作为日本近代史专家,他于战前就开始研究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近代史。战前他在文部省从事研究工作,战后则移籍京都大学从事专门研究工作。1954年,井上清就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1961至1977年期间任教授。
钓鱼岛问题研究第一人
1971 年,在台湾和大陆几乎同时对钓鱼岛声明了主权要求之后,战后在所有问题上几乎都说不到一起的日本人却万众一声,就连一直倾向于左翼的日共和《朝日新闻》也发表声明认为:钓鱼岛在清朝和明朝只是航海的标志,中国虽然在明朝就把钓鱼岛编入了海上防卫区域,但这和“主权领有”并不是同一概念。因此他们支持“钓鱼岛原来是无主地”的概念,坚持日本政府在1895年将其编入日本领土的行动是有效的。即使是一直主张日中友好、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日本社会党,在钓鱼岛问题上也同样主张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
然而,井上清教授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现在日本人对钓鱼岛所使用的日方名称“尖阁列岛”,是于1900年由冲绳县师范学校的教师黑岩桓命名的。这引起了井上清教授的研究兴趣: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钓鱼岛就很有可能是日本趁甲午战争之后清朝的混乱从中国抢来的,这样,根据日本在1945年接受的波茨坦公告,该岛就应该无条件地归还中国才对,怎么倒在20世纪70年代又成了领土争端?这是不是“日本帝国主义再起”的一种表示呢?
抱着对军国主义复活的疑虑,井上清教授开始这个问题的研究。
1972年2月号的《历史研究》月刊上,井上清发表了《钓鱼列岛(“尖阁列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的文章,这是他关于钓鱼岛属于中国的第一次公开论述。同期的《日中文化交流》刊载了同文的略述版本。
5月4日,人民日报以新华社电讯的方式在头版发表了《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发表文章,钓鱼列岛(“尖阁列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全文翻译了《日中文化交流》杂志中井上清教授的文章。从此,井上清教授提出来的论据就成了海峡两岸的共同论据。
在该文中,井上清根据明史档案资料,指出:钓鱼岛进入中国文献不晚于16世纪,明朝陈侃、郭汝霖两位前往琉球的册封使的笔记中明确显示,钓鱼岛以西的久米岛才属于琉球,而西面的钓鱼岛显然在当时就被认为是中国领土。钓鱼岛被日本据为己有,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按开罗宣言精神,它理当属于中国。
在文中,井上清还特意强调:“赤尾屿在地理上是钓鱼岛、黄尾屿等一系列中国大陆架边缘的岛屿……不能只注意日本所说的‘尖阁列岛’而忽略了赤尾屿。为此,从日本人民反对军国主义的立场出发,不使用日本军国主义从中国掠夺了这些岛屿之后所取的‘尖阁列岛’这个名称,而以历史上唯一正确的名称亦即‘在以钓鱼岛为代表,包括东到赤尾屿等一系列岛屿’这种意义上称之为钓鱼列岛或钓鱼群岛,这才是正确的称呼。”
1972年10月,井上清在现代评论社出版了专著《“尖阁”列岛——钓鱼诸岛的历史解明》,集中研究了钓鱼岛问题和冲绳历史,以大量史料说明钓鱼岛不是“无主之地”,而是一直在中国的领有之下,日本是趁着甲午战争之后的混乱掠夺而来。
该书出版半年后,它首先在香港被译为汉语,以《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之名出版发行。随后台湾地区也出版发行了中译本。当时大陆因“文化大革命”而未出版,直至25年后的1997年,大陆才翻译出版了井上清先生的这部力作,易名为《钓鱼岛——历史与主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