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问九>生活百科>关于地震的资料

关于地震的资料

2024-06-25 20:11:23 编辑:zane 浏览量:609

关于地震的资料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中国地震

时间 地点 震级 概述

2013年3月29日 新疆昌吉市和乌鲁木齐县交界 5.6级 北京时间29日13时01分,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交界发生5.6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3.4度、东经86.8度,震源深度13公里。

2013年1月24日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利津县交界 3.7级 2时01分,发生里氏3.7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2013年1月23日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和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交界 2.4级 1时24分,发生2.4级地震

2013年1月23日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和山东菏泽市甄城县交界 2.1级 6时46分,发生2.1级地震

2013年1月23日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 5.1级 12时18分,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2012年11月20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银川市市辖区交界 4.5级 10时24分,北纬38.4度,东经106.3度发生4.5级地震

2012年09月07日 云南省彝良县 5.7级 11时19分,北纬27.6度,东经104.0度发生5.7级地震

2012年6月30日 新疆伊犁和巴音郭楞交界 6.6级 05时07分,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7公里

2010年04月14日 青海玉树地震 7.1级 7时49分,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

2009年12月19日 台湾花莲海域 6.7级 21时02分,北纬23.8度,东经121.7度发生6.7级地震

2009年07月14日 台湾花莲海域 6.7级 凌晨发生里氏规模6.7级有感地震

2009年06月30日 云南姚安 6.0级 地震造成楚雄、大理、丽江等3个州市共205.9万人受灾

2009年06月30日 四川绵竹 5.6级 造成十多人受伤

2008年12月26日 云南瑞丽 4.9级 瑞丽市“12.26”地震共造成9人受伤,其中重伤2人,轻伤7人

2008年10月06日 西藏当雄 6.6级 9人死亡,11人重伤,8人轻伤,因灾倒塌房屋147间

2008年08月30日 四川攀枝花 6.1级 共造成38人死亡,589人受伤

2008年05月12日 四川汶川 8.0级 汶川大地震遇难人数及失踪人数总和超过87000人

2007年06月03日 云南普洱 6.4级 造成3人死300余人伤,发生余震300多次

2006年12月26日 台湾屏东恒春近海 6.7级 造成2人死亡42人受伤

2006年08月25日 云南盐津 5.1级 13时51分,发生5.1级地震。31.7万人受灾

2006年07月22日 云南盐津昭通县 5.1级 9点10分21秒,发生5.1级强烈地震

2006年07月04日 河北文安 5.1级 11时56分,发生5.1级地震

2005年11月26日 江西九江瑞昌 5.7级 8时49分,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

2005年07月25日 黑龙江林甸县 5.1级 23时43分,发生5.1级地震

2004年08月10日 云南鲁甸 5.6级 傍晚,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昭阳区一带发生里氏5.6级地震

2003年12月01日 新疆伊犁 6.1级 地震一共造成10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23人为重伤

2003年10月25日 甘肃民乐、山丹 6.1级 发生6.1级、5.8级地震

2003年10月16日 云南大姚 6.1级 夜间发生里氏6.1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大姚县六苴镇外

2003年08月16日 内蒙古赤峰 6.1级 18:58,发生6.1级地震

2003年07月21日 云南大姚 6.2级 地震持续时间约半分多钟。

1998年01月10日 河北尚义 6.2级 11时50分,尚义以东地区发生6.2级地震

地震前兆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主要包括井水、泉水等。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动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日常中见到地震前动物反应异常表现: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鸡飞上树鸣叫、鸭不下水、猪不吃食、狗乱叫、大鼠叼小鼠满街跑等现象。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 地震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这次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

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 32)倍。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5。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中国百年大地震一览图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编辑本段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震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编辑本段地震传播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时,纵波较快传播到地面。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分为乐夫波和瑞利波。

纵波

从震源向地表传播,交替地挤压和拉张波穿过的岩石,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所以在地表上,人们会感到所有的东西连同自己“跳”了一下。

横波

岩石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在随后横波传播到地表时,人们会感觉左右晃动。

乐夫波

在地平面上做蛇形运动,质点在水平面内垂直于波前进方向作水平振动。

瑞利波

沿着地面水平传播,沿波的传播方向作一垂直平面,质点在该平面内向前、向上、向后和向下运动,描绘出一个椭圆。

编辑本段地震成因

关于地震成因的假说有以下几个:

1、断层说:是指板块漂移导致地应力积累,其应变能量破坏了岩层,导致岩层断裂而发生地震;

2、岩浆说:指地下岩层导热不均,部分体积膨胀导致岩层断裂而发生地震;

3、相变说:指地下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结晶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体积变化引发

地层断裂,产生地震;

4、气爆说:岩浆渗入岩层引发地层中可燃

版权声明:文章由 百问九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baiwen9.com/life/367645.html
热门文章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