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打疫苗了吗”几乎都成了人们见面的问候语了。面对国家提供没辩的免费疫苗,绝大多数的人是积极响应,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接种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或者是掉以轻心,或者是心存顾虑,也或者是确实有其他暂时不能接种的原因。所以还是有人罔顾大街小巷贴满的接种标语,对遍布于城市农村的接种点视而不见,没有及时进行接种。
为了尽快完成全民普及,做到应种尽种,各级政府层层孙李考核,每天都要进行数据研则察迟判,并且排名。因此为了尽快完成接种指标,不少地方也是想方设法,各显神通。
比如,湖北鄂州鄂城区就曾经出台过一个通知,12岁上的无禁忌人员,如果在十天内无故不接种疫苗,将要纳入个人诚信档案;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也发文要求开展疫苗接种“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中小学报名的时候采取“1+6+N"的方式,每个学生报名时,需要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共同居住的其他亲属的接种证明,否则暂缓入校。
有着相似规定的地方还有很多,目的当然很明确,出发点也是好的,就是要做到”应种尽种",但是这样的做法还是有点不合理。按照《疫苗管理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新冠疫苗属于二类疫苗,应该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进行接种。上面的做法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因此现在各地都已经取消了强制疫苗的措施。
只是考评,排名一直都在,又不能强制,怎么办呢?各地为了完成指标,还是想出了很多有效的办法,比如出动专车,对不方便出门的人员进行接送,或者送“针”上门,为一些行动不便的人士上门服务,还有的地方采用流动注射的方式,医务人员挑着疫苗担子,走街串巷进行“叫卖”。
各个疫苗接种点也是花样百出,对来到接种点进行接种的人员,有的送鸡蛋,有的送大米,有的送牛奶甚至还有直接给现金的,用这些方法吸引接种人员尽快接种。我们乡镇由于人口外流比较多,所以指标迟迟不能完成,多次通报垫底。镇里的书记一着急,带着医务人员直奔火车站,在出站口摆上了“摊子”,每个出站人员都查验接种证明,没有接种的,二话不说就来一针。这样每天能搞个几十上百个,才算是脱离了通报批评。
其实,接种疫苗应该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免费接种政策,多少国家的人民羡慕都羡慕不来,当然要积极响应,各级地方为了完成接种也可以说是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