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隶属于福建省,别称闽东,中国大黄鱼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宁德东望台湾,西邻南平,南连福州,北接浙江省温州市。东西横距235公里,南北纵距153公里。全市陆地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46公里。
宁德位居长三角、珠三角、台湾三大经济区中心位置,是连接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天然良港三都澳,位扼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和中国沿海南北海岸线中心点,处于上海港、深圳港、台湾基隆港三个大港之间,具有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和国际性综合大港的条件基础。
宁德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岸线1046公里,均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三都陆卜澳港历史上一直是福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世纪初,被孙中山先生列入《建国方略》,抗日战争前,曾为大半个中国供应“美孚石油”和其它日用品。
扩展资料
宁德历史变革
晋太康三年(282)划侯官县温麻船屯设温麻县,属晋安郡。隋开皇九年(589)撤温麻县入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以温麻废县设长溪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开成(836—840)中增设威德场。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升为宁德县。
宋淳佑五年(1245)增设福安县,与长溪、宁德皆属福州。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升长溪县为福宁州,辖福安、宁德2县,属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福宁州降为县,成化九年(1473)恢复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并就府治设霞浦县,属福建布政司(省),同年划入建宁府的寿宁县,乾隆四年(1739)增设福鼎县,计辖霞浦、福安、宁德、福鼎、寿宁5县,清末属宁福道。
1912年废府制,属东路道(1914年为闽海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即“福建政府”)成立时属“闽海省”。1934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1935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1943年为第八行政督察区。
1935年所设周墩、柘洋2特区,1945年改为周宁、柘荣县。 1949年6月至9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三专区。1950年4月改名福安专区(驻福安),辖福安、宁德、福鼎、霞浦、寿宁、周宁、柘荣7县。
1956年增进原属闽侯专区的长乐、连江、罗源3县,撤销柘荣县,1959年划长乐、连江2县归闽侯专区,增进原属南平专区的松溪、政和2县。1960年合并松溪、政和为松政县。1961年恢复柘荣县。1962年划罗源县归福州市,撤销松政县,恢悄悉樱复松溪、政和2县。
1970年7月专区迁驻宁德,改名福安地区,同年划松溪、政和2县归南平地区,增进原属闽侯专区的连江、罗源、古田、屏南4县,再次撤启丛销柘荣县。1971年改为宁德地区。1975年恢复柘荣县。1983年划连江、罗源2县归福州市。1988年撤宁德县,设县级宁德市。1989、1995年,福安、福鼎相继撤县设市。
1997年,宁德地区面积13132平方千米,人口308.5万,有21个少数民族,畲族占总人口数的5.6%。辖霞浦、古田、屏南、寿宁、周宁、柘荣6县,代管宁德、福安、福鼎3市。行政公署驻宁德市。
1999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设立地级宁德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蕉城区。宁德市设立蕉城区,以原县级宁德市的行政区域为蕉城区的行政区域。
区政府驻八一五中路。宁德市辖原宁德地区的寿宁县、霞浦县、柘荣县、屏南县、古田县、周宁县和新设立的蕉城区。原宁德地区的福安市和福鼎市由福建省直辖。2000年正式撤地设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德
参考资料来源:宁德市人民政府-概况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宁德市人民政府-历史变革